例如,《在恋爱关系中,应该追求等价的付出·在恋爱关系中,不应该追求等价的付出》一题,辩之竹内共收录26场比赛。我们为您提供这26场比赛的论点、判断标准提取,以及总计数百条论据的提取,还有Deepseek的辩题分析。这可以帮您更好备赛。
欢迎您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查看。
无环节时间限制。比赛共设置三位评委,每位评委拥有三票,分别为印象票、环节票、决胜票。每位评委拥有三票最佳辩手票可投,可投给任意辩手。投票一经上交,除出错外不得修改。
比赛正式开始。比赛期间,请各位辩手、评委在非本人环节关闭麦克风,以免带来杂音、回音的干扰。
首先有请正方一辩发言。
经开篇,《楚门的世界》中,主角楚门从出生起,他生活的整个世界,从日常的日升日落,到亲近的妻子和朋友,都是被一个庞大的制作团队精心设计。他的生活是一场24小时不间断向全球直播的真人秀。基于此,我方认为留在楚门的世界更可悲。论证如下:
首先,楚门的世界建立在虚假之上,本质上是满足观众娱乐性和商业利益的工具,而留下意味着拥抱自己的物化。当楚门内心困惑试图向妻子寻求慰藉时,得到的回应却是刻意的双重推销;当他向挚友马龙倾诉不安时,听到的只是导演通过耳机传递的冰冷台词。这个世界存在的根本目的并非是楚门的福祉,而是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和制作方的商业利益。因此,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情感连接只是服务于剧本和收视率的表演道具。楚门的情感需求从不会被真实看见,他在这个世界中的实质是一个被精心包装、持续消费的娱乐产品,其价值完全取决于收视率和广告收益。
表面上看,楚门似乎拥有日常选择自由,比如选择早餐品牌或行车路线,但这些所谓的选择都是在导演限定的框架里进行,选项由赞助商提供,信息被严密过滤。而像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探索未知的领域、实现个人潜能的可能性,在这个被预设、被操控的牢笼中是被剥夺的。因此,选择留在这样的世界,意味着楚门主动接受了自己被物化、被当做娱乐工具的命运,放弃了追求真实情感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这种对个体主体地位的否定,是留在楚门世界中最可悲之处。
其次,离开楚门的世界,恰恰是楚门能够对抗可悲的途径。所谓真实世界的虚假和残酷,是人作为主体去碰撞、去抗争、去受伤、去成长的代价,而留下的可悲,是人作为客体主动放弃抗争,甘愿被吞噬的沉沦。这种对主体性的消磨,远比真实世界的风险更加可悲。因此,离开那个熟悉却全然虚假的区域,勇敢地走向未知的真实世界,是楚门打破这条牢笼,摆脱被观看被消费的宿命的唯一途径。一个从小被关在地下室的人,第一次看见阳光,可能会感到刺眼,但没有人会说还是回去更舒服。因为阳光带来的刺痛是自由的触觉,而地下室的恒温是死亡的隐喻。逃离,是楚门对自主性的夺回,是对被物化的命运反抗。清醒地留在楚门的世界,不是妥协,而是投降,不是舒适,是灵魂的安乐死。它比懵懂的无知更可悲,因为它让楚门从受害者变成了自己悲剧的共谋者。
感谢正方一辩,下面由反方四辩质询正方一辩。
先跟你确认一下,我们今天讨论的逃离还是留下,是基于选择点的问题,没问题吧?在做出这个选择之前,楚门已经知道这个世界是一个虚假的世界,对。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核心矛盾点就在于知道这个世界虚假后,楚门依旧选择了逃离还是留下。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看作一个永恒,楚门在这个永恒中扮演的角色叫做演员。楚门不是属于这个影棚的普通演员,他是这个影棚的主角,影棚里的所有演员是围绕着楚门进行表演的。所以我们双方都可以把楚门看作在这个永恒中的主角,其他角色服务于他,这样没问题吧?其他角色比如他的假父母、假朋友之类的,都是因为他而存在的。这个影棚是他全部的生活,所以他还是存在于这个影棚中,是这个影棚中的主角。我们可以往下走。
所以今天问题包含,楚门对于现实世界的样态是了解的吗?他之前感受过的真情是西尔维亚给他的真实反馈,他肯定是向往真实世界的。所以您方也算承认了,我们对于外面他想要去往的那个真实世界是不了解的。那么在您方观点中,逃离的初衷是什么呢?不了解,不影响他要做出选择。他为什么要逃离?因为他是一个有自我意志、有自由意志的人,他向往真实的情感连接。比如他想去北极,是因为西尔维亚,她给予他的情感才是最真实的。但如果留在楚门的世界里面,他没有主体性,想做的事情没办法实现,很可悲。
所以今天问您方,到那个现实世界之后,他的角色,您方认为是他是普通人,还是依旧是那个有很多人去关注的明星?可以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影响。所以我们今天后续的讨论要围绕着楚门想成为一个普通人展开。我的质询到此结束。
下面有请反方一辩陈词。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可悲指的是值得悲伤的,我方的判准在于逃离和留在楚门的世界,哪一个能让楚门过得更好的生活。基于这一标准,我方坚定地认为逃离楚门的世界更可悲。原因有二:
第一,逃离后的世界给楚门带来的真实伤害远比他预想的更残酷。楚门在决定逃离时,或许幻想外面的世界能给他自由,但他并未真正理解自由的代价。他以为逃离后只是要面对普通人的小风险,比如找工作、适应社会。但现实是,他有17亿粉丝,是全球瞩目的明星,这种关注不是善意的祝福,而是疯狂的窥探,私生饭会无孔不入地骚扰他,媒体会榨取他的每一段隐私,甚至他的心理健康也会因长期的精神压力而崩溃。更可悲的是,楚门前30年培养的能力根本无法应对这些风险,他在桃源岛的生活是剧本化的,人际关系是安排的,甚至连挫折都是导演组精心设计的。而现实世界的恶意、欺骗和压力远超他的认知范围。一个从未真正面对过社会险恶的人,突然被丢进舆论的绞肉机,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反观留在楚门的世界,他已经知道一切都是假的,但留下后可以作为一名演员和导演协商条件,环境是可控的,导演组可以调整剧本,减少对他的伤害,甚至能利用技术手段隔绝外界的骚扰。他知道摄像机的存在,镜头不再是偷拍,而是演员的工作。
第二,留在楚门的世界,楚门反而能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而逃离只会让他陷入更深的孤独与迷失。楚门在桃源岛的生活,本质上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乌托邦,他的工作稳定,朋友友善,亲人健康。当他知晓真相后,他反而能以一种更超然的态度生活,去享受剧本带来的便利,又不必再被欺骗。导演组为了维持节目的价值,会尽力满足他的需求,可以给他更大的自主权,比如让他参与剧本的修改,把他的初恋女友接回来,或者允许他在镜头外保留私人空间。这种生活远比他在外界作为一个被围观的展览品更幸福。
根据2008年心理学家高德兄弟的研究表明,有很多人因为观看《楚门的世界》后出现了被害妄想症,认为自己的生活被监视,周围人都是演员,更遑论作为电影主角的楚门被监控了30年,他一旦进入真实世界,作为曾经全球瞩目的真人秀明星,楚门的隐私将被彻底曝光。现实社会监控无处不在,这也会导致他比普通人更容易怀疑自己被继续监视,患上被害妄想症,甚至无法信任任何善意。此外,真实世界的私生饭和媒体会比导演组更疯狂,楚门会面临无休止的跟踪、偷拍和骚扰,他的生活相比在摄影棚里更加透明,更加失控。在楚门的世界里,至少桃源组会控制事态,确保他的安全,而桃源堡的大门一旦关闭,他就只能独自面对一个冷漠的世界,而那种孤独远比在剧本里的生活更令人绝望。
综上所述,逃离楚门的世界并不会给楚门带来更好的生活,反而会让他承受无法应对的伤害与孤独。相比之下,留在已知的世界里,他至少能拥有安全、稳定,甚至逐渐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因此,我方坚定地认为,逃离楚门的世界更可悲。谢谢大家。
下面有请正方四辩质询反方一辩。
我先确认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可悲应该就是那些让人感到很不好、很伤心的事情,没问题吧。这是第一个共识。
第二件事情,楚门的世界应该是一个纯粹的虚假的世界,这件事儿也没问题吧。他的前30年是虚假的,但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他已经知道是虚假的前提下,后面30年会是真的,这件事情是你需要论证的,起码我方觉得他不可能是真的,我方后续会慢慢给你讲,起码你也承认了他前面全是假的。
第三件事情,今天讨论的前提应该是楚门已经知道了这个世界,他前面过了30年全是假的、全是安排好的,没问题吧。我们要对比他逃离和留下来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觉得楚门出去之后不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我很好奇,你觉得什么是一个好的生活,什么是一个坏的生活?我们所说的生活指的是他能不能达到自己预期想要的状态,他想要成为一个普通人去探险,但是他出去之后真的能够成为这样的普通人吗?他是一个有17亿粉丝的明星,他出去之后会面临更多的压力。
我确认一下,楚门在剧里面真的有明确表示说自己出去了就一定想要当个普通人或者有大概这样的态度吗?剧里面描述的是他想成为一个普通的探险家,而且他前30年导演一直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去对待,然后他的挫折都是导演设计好的,他只能拥有一个普通人面对外面风险的能力,比如适应社会、找工作这些,他并不具备一个明星去面对那些舆论以及那些精神压力的能力。没关系,起码人的能力都是可以锻炼的,你不能说他之前没拥有,出去了之后依然不会拥有。
第三件事情,你既然要证明他在现实社会一定会遭受这样的伤害,你要证明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很多人对他这么做。这17亿的粉丝,比如刘德华,他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明星,他都能遭受那么多的私生饭侵扰,而且电影里面也有情节表明,在导演组可控的情况下,楚门都有私生饭已经到了他的床底下。更别说他出去了,我觉得他出去之后会有更多的收入,会有更多的经济来源,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品质。
我们并没有说他出去之后会有更好的生活品质,他留下来和出去之后,都会有好的生活品质。因为我们讨论的前提是他已经知道这一切是假的,如果他留下来,导演可以为了收视率跟他进行一个协商,讨论之后该怎么去提升收视率。那你知道楚门的世界为啥收视率那么高吗?原因是因为它的核心是真实,是楚门这一生的真实,是一个普通人平凡的一生究竟长成什么样子。所以本质上你所说的给他一定自主权,让他参与剧本的修改,给他加一定的buff,这件事情本质上会导致不真实,不利于提升收视率,所以导演应该不会这么做。但是他是拥有一个17亿粉丝的人,他是一个明星,他无论怎么做,出去也是当明星,留在这里也是当演员。本质上他在楚门的世界也不是完全没有自主权,所以你后面所论证的所有的利好,不管是他能参加什么自主权、能进行剧本的修改,这件事情本质上都是不成立的,我实在没有看到他在现状下继续留在这儿能有什么更好的生活。
第三件事情我问一下,楚门为什么想要出去?是因为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所以他想要出去看看,还是因为他在这个虚假的世界中遭受了30多年的欺骗,他觉得自己的真心喂了狗?他想要的是在外面获得他想要的自由,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个探险家的自由,但实际上可能获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起码在这个世界上,他完全获得不到自由,而在未来那个他出去的世界上,他好像也有可能接触到那部分自由,具体情况更希望你往后面论证。
感谢双方辩友,接下来有请正方二辩申论发言。
什么叫做可悲?渴望自由却得不到自由,这就是可悲;有追求自由的意志却得不到自由,这就是可悲。楚门想要获得真爱,想要去找自己喜欢的人,想要去斐济度假,可是他却得不到,这就是可悲。
所以对方今天给我们举证的是说在这个温室里面,你有一个好的环境,可是在外面你就没有了。同学,你要知道楚门是有17亿粉丝的明星,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且粉丝和普通的观众不一样,粉丝是支持你的一切决定的。我们看电影里楚门在船上想要往外走的时候,大家都在欢呼。所以在外面的世界里面,很明显他有更大程度的自由、更好程度的自由,以及更多的选择。
可是在原有的这个世界里面,他连自己的早餐吃什么都决定不了,为什么?因为他要为导演的利益服务。对方说楚门也可以去当编剧,来自己操纵这个生活,可是我想问,导演为了能够赚钱,为了营造这种真实的氛围,怎么可能会让他自己去操控自己的剧本呢?再者讲,就算一切都成立的情况下,难道有任何一个演员会全天候无工资地被拍摄,连睡觉都在被拍吗?我方觉得这样的情况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对自由的剥夺。
我方觉得对方今天之所以会觉得留在楚门的世界不可悲,只不过是错误地估计了外面世界的危险程度,只不过觉得楚门在这个里面没有获得过足够的教育,没法适应这个世界。可是我们要知道,里面的这个世界也是根据外面的世界来创造的,只不过里面的世界没有自由,而外面的世界有自由。
下面有请反方三辩质询正方二辩。
你在申论当中说有自由却不能去追求是可悲的情况,那我来问你,当楚门选择逃离楚门的世界的时候,为什么你认为他想要去追求自由就一定能够追求到自由?你方自己也告诉我们了,他是有17亿粉丝的明星,这样一个明星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吗?现在比如有17亿粉丝的他,我们拿刘德华举例,刘德华有那么多的粉丝,但是他依然会受到一些私生饭的侵扰,为什么这17亿的粉丝就不会对他造成侵扰,这跟他的自由有没有冲突呢?
一件事情很简单,只要你获得的资源足够多,只要你的经济资源足够多,你完完全全可以把自己保护得非常好。再讲了,刘德华的私生饭没有你想象那么多,尤其是到了现在这个年代。而且楚门可以通过这17亿的粉丝获得更多的资源,他想干什么不会随随便便被指责,没有一个人想要招惹17亿的粉丝。其次,他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资源,比如他接一个年代言广告,就可以获得全年的经费,类似生活的经费他都能获得到,他想去冒险,冒险完了还能获得更多的钱。
那我来问你,在原有粉丝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这些活动,和原本留在楚门的世界所进行的一个演员的活动有什么具体的区分?差太远了,同学。如果你留在这个演员的世界里面,连早饭都决定不了,因为你要为导演的利益服务。
我回顾一下前场的前提,你方今天是不是在讨论楚门站在那个世界出口之前所进行的讨论,他是不是已经知道了他所面对的这个世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他知道他之前生活的世界是虚假的,他是不是已经知晓摄像头的存在?那么请问,原本他不知情的那些摄像头带给他的伤害,为什么在他知情这些摄像头存在之后,依然会给他带来那些不知情的伤害?
很简单,你愿意你全家随时随地被无数个摄像头拍摄你所有的生活,包括你吃早饭的决定吗?就像拍综艺有很多摄像头从很多角度去拍摄明星的一举一动,也可以达成你方所谓的从头到尾连睡觉都在拍的那种情况。但是第一,这些明星不是全天候无工资的拍摄,也就是说他的拍摄顶多两三天,四天都算是多的了,就算在生活里面也顶多也就是几个月而已,而楚门是全天候无休止的拍摄,而且没有工资。第二,没有情感反馈,楚门的妻子连跟他说话的时候都在念广告词,楚门妻子在跟他结婚的时候,手里的一个食指表示她在说谎。
辩友,你在拿他之前不知情情况下的遭遇来对比他已经知情情况下的遭遇,本身这个对比就不恰当。我来问你,为什么他明知道这些伤害,你刚才也说了,导演为了收视率来源于对真实的追求,可是他的真实已经不成立的情况下,是不是你认为楚门还会去承受原本导演因为追求真实所带给他的那些伤害?没错嘛,既然真实性不存在了,这个节目也就不存在了。
对方辩友,为什么真实性不存在了,这个节目就不存在?你刚才自己说过导演是希望获得真实性的。在电影的结尾,导演有没有挽留过楚门?挽留过。导演挽留楚门是不是证明了导演在明知道楚门已知道现在这个世界情况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接受楚门继续出演?这里的出演是指全天候、无休止、没有选择的拍摄。楚门在前30年没有选择的原因来源于他的不知情,他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拍摄的,可是现在的前提是他已经知道摄像头的存在。你方为什么认为楚门在已经知道摄像头存在且作为一个演员的情况下,还不能和导演正常对话,去正常决定剧本的权利?
你方说逃离楚门的世界之后可以去获得自由,但是在你方观点下,楚门在17亿人的关注下,为什么还能够继续获得自由?当他怀着获得自由的目的踏入到一个未知世界,反而没有资格去继续获得自由了,为什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还能够去达成你方所说的那种状态呢?
同学,你看过电影,电影的最后楚门往外划船的时候,所有的观众都在欢呼呐喊,所以说明所有的观众都像是看着一个孩子长大。但实际上原剧当中那些粉丝的样态,是一个错误的描述。电影当中的最后一幕,观众在为楚门的成功出逃大喊之后,依然选择了换台,去探讨下一个节目看什么。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你如何来论证粉丝会为楚门遮风挡雨、披荆斩棘,这是你方需要去论证的一点。
至于楚门离开这个世界想追求的东西就一定能够追求到吗?我可以说话了吗?
你环节结束了,你可以简要回答。
第一件事,对方观点更说明你留在楚门世界里也没有观众关注,这样这个世界会一点点衰败,最后把你抛弃,那你不还是逃出楚门的世界自己生活更好吗?就像一个断奶的孩子。如果观众不换台,说明观众支持楚门逃出去;如果观众换台了,说明观众觉得楚门出去之后也没有什么看这个节目的必要。这就承认了观众的选择,也说明了这17亿粉丝本身达不到你方关于粉丝会对楚门无条件好的要求。
至于你方所说的期待落空的问题,你方如何规避楚门留在原世界的悲哀,他想要追求的东西不能够去追求,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想追求的东西就一定能够追求吗?
感谢反方三辩,下面是反方二辩进行陈词。
首先纠正一下对方同学对今天这个辩题的一些误解。我们这个辩题是在楚门已经知道自己所在世界是虚假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他不管是留在楚门世界还是逃离楚门世界,都不可能复刻原本30年那样的生活模式,他哪怕留下来也是以知情人的身份参与这场他知道是节目的真人秀,他知道这些摄像头存在,还知道导演组的存在。从本质上来讲,他此时的身份已经从圈养的温室花朵变成了一个自主参与的演员,所以不是像您刚说的,他选择留下就一定要和以前一样,然后完全接受导演的全部安排,接受自己隐私暴露。他现在已经站在和导演新的谈判的位置,而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其实您方今天的很多论点都是建立在楚门出去之后的粉丝基础上,觉得粉丝会对他无条件的好,还一直强调原著的作用性。我为了打这场辩论,看了原著,原著中有三个点可以反驳您方关于粉丝的观点。
第一点,楚门逃出去之后给外面观众留下的最后一个片段是两名警察,其中一名警察说“还有什么能看的”,这表明粉丝本质上对于楚门的态度是把他当做一个节目,而不是一个可以去爱戴的明星。
第二点,在节目正常播出时有人藏在圣诞节的礼物箱里,爬到楚门的床下,在视频中露一下面,这完全不是个人影像,甚至是闯到他生活中,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在船上的时候电视外观众的选择是在酒吧里有两位观众在下注赌楚门能不能逃出这个地方,他们对于楚门已经上升到一种商品能下注的程度了。而您方觉得这样的粉丝会对楚门无条件的好,不会存在任何恶意的情况,我方觉得这是不合理的。
对于楚门来说客观的好处是收入来源,楚门有一定的粉丝基础,这是我们双方已经确定的共识。那么楚门知道这个世界是虚假的情况下,他现在已经身处一个真实的世界,他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出去深入,一种是在原来的这个地方以正常的主演的身份参与正常的录制,不是以前那种无隐私的录制,您方能够理解吗?楚门的世界已经运营了30年,这里面有完善的人员配置,有完善的商业流程,甚至有完善的一个小国家的人员来支撑这个节目录制,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这已经是事业能够达到的顶层了。楚门只需要稍微转身,就能够把这些枷锁变成他的舞台,就能把以前他所不曾拥有的自由全部争取过来,并且获得相应的自己本应得到的那一部分权利。这是一个毋庸置疑、不需要犹豫的选择。其实您方一直强调我们为什么有自己参与后续剧本的可能性,很简单,因为楚门就是《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的主演,他走了,这个电影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导演必须得参考楚门的意见。
感谢反方二辩,接下来由正方三辩质询反方二辩。
我先处理几个问题。第一个部分,你说这个世界在他留下来的时候就变成真的了,因为他已经知道这个世界是假的。我问你,之前我的妈妈是假妈妈,现在我知道这是假妈妈,假妈妈就变成真妈妈了吗?不会。我方说的他所在的世界原来是虚假的,而不是真实的。所以第一部分,假的世界不能通过知道是假的就变成真的了,它还是假的。
第二部分,你自己说观众不把他当回事儿,当消遣、当赌注,那你方三辩讲的私生饭的危害在哪儿呢?就是因为观众没有真正的关爱,所以才会有私生饭。如果观众不在意他,那私生饭就不可能存在。我进一步比较,你怎么论证私生饭在逃离之后会有增量的?如果大家真的把他当明星,在楚门的世界里面也应该有私生饭啊。私生饭本身带给楚门的负面效益是因为它没有规矩。我觉得你们这解释是一种矛盾。反方在解释私生饭的危害,可这里他从来没论证过增量,换言之,他这里没说明。而正方看到的事情是,如果是因为他是明星所以有私生饭,剧里剧外他都是明星,他都有私生饭。
第三个部分,你说生物基础和明星光环是一样的,你凭什么觉得留在这里和逃出去他的明星光环不一样?很简单,因为您方所说的假设,而楚门在过去30年里没有受到私生饭的影响,这是事实。而出去之后,楚门没有这个小国家级别的团体作为辅助、作为运营他的,他空有一个流量在那,就没有一个成体系的团队,这就是区别。但你自己的三辩口径还是四辩口径,不是也举证了一开始也有私生饭趴在他床底下吗?所以我觉得你方关于粉丝、私生饭增量都没体现。
我觉得反方是一套阴谋论,你觉得楚门走了电影就结束了,为啥?我方已经很明确的告诉你了,哪怕在剧组制度如此完整的情况下,一些不良情况依旧不可避免,他出去后这种情况不一定会更严重,这是我方的论证逻辑。
我的问题是,你说楚门放弃明星光环去做一个普通人是可悲的,这里有个很隐藏的前提,叫前30年的生活是好的。我问你好在哪儿?你论证可悲的逻辑是之前生活好,现在走出去享受不到那部分好的生活了,可是前30年好在哪儿都没跟我解释。
楚门在原著里面有他追求的爱情,就是西尔维亚,有他心中的理想国,也就是斐济。留在楚门的世界,这两个理想都不要了,为啥?你方说他留在楚门的世界是以演员的身份自愿参与这场真人秀,不会干预他未来的生活,他可以在拍摄之余去见他的朋友,也可以在拍摄之余去斐济。但我觉得这里是反方在试图回避问题,他讲留在楚门的世界仍然有出去的可能,那正方的同等论证不就是正方逃离也有留在这里的可能吗?所以如果用这种片面的方式完成你的论证,正方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反驳你的一切利好,我们应该双方公平考虑。
所以本质上我觉得你可以解释一下,为啥当楚门留在楚门的世界就不出去了,怎么去见西尔维亚。
接下来是战术暂停环节。
无环节时间限制。比赛共设置三位评委,每位评委拥有三票,分别为印象票、环节票、决胜票。每位评委拥有三票最佳辩手票可投,可投给任意辩手。投票一经上交,除出错外不得修改。
比赛正式开始。比赛期间,请各位辩手、评委在非本人环节关闭麦克风,以免带来杂音、回音的干扰。
首先有请正方一辩发言。
经开篇,《楚门的世界》中,主角楚门从出生起,他生活的整个世界,从日常的日升日落,到亲近的妻子和朋友,都是被一个庞大的制作团队精心设计。他的生活是一场24小时不间断向全球直播的真人秀。基于此,我方认为留在楚门的世界更可悲。论证如下:
首先,楚门的世界建立在虚假之上,本质上是满足观众娱乐性和商业利益的工具,而留下意味着拥抱自己的物化。当楚门内心困惑试图向妻子寻求慰藉时,得到的回应却是刻意的双重推销;当他向挚友马龙倾诉不安时,听到的只是导演通过耳机传递的冰冷台词。这个世界存在的根本目的并非是楚门的福祉,而是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和制作方的商业利益。因此,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情感连接只是服务于剧本和收视率的表演道具。楚门的情感需求从不会被真实看见,他在这个世界中的实质是一个被精心包装、持续消费的娱乐产品,其价值完全取决于收视率和广告收益。
表面上看,楚门似乎拥有日常选择自由,比如选择早餐品牌或行车路线,但这些所谓的选择都是在导演限定的框架里进行,选项由赞助商提供,信息被严密过滤。而像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探索未知的领域、实现个人潜能的可能性,在这个被预设、被操控的牢笼中是被剥夺的。因此,选择留在这样的世界,意味着楚门主动接受了自己被物化、被当做娱乐工具的命运,放弃了追求真实情感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这种对个体主体地位的否定,是留在楚门世界中最可悲之处。
其次,离开楚门的世界,恰恰是楚门能够对抗可悲的途径。所谓真实世界的虚假和残酷,是人作为主体去碰撞、去抗争、去受伤、去成长的代价,而留下的可悲,是人作为客体主动放弃抗争,甘愿被吞噬的沉沦。这种对主体性的消磨,远比真实世界的风险更加可悲。因此,离开那个熟悉却全然虚假的区域,勇敢地走向未知的真实世界,是楚门打破这条牢笼,摆脱被观看被消费的宿命的唯一途径。一个从小被关在地下室的人,第一次看见阳光,可能会感到刺眼,但没有人会说还是回去更舒服。因为阳光带来的刺痛是自由的触觉,而地下室的恒温是死亡的隐喻。逃离,是楚门对自主性的夺回,是对被物化的命运反抗。清醒地留在楚门的世界,不是妥协,而是投降,不是舒适,是灵魂的安乐死。它比懵懂的无知更可悲,因为它让楚门从受害者变成了自己悲剧的共谋者。
感谢正方一辩,下面由反方四辩质询正方一辩。
先跟你确认一下,我们今天讨论的逃离还是留下,是基于选择点的问题,没问题吧?在做出这个选择之前,楚门已经知道这个世界是一个虚假的世界,对。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核心矛盾点就在于知道这个世界虚假后,楚门依旧选择了逃离还是留下。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看作一个永恒,楚门在这个永恒中扮演的角色叫做演员。楚门不是属于这个影棚的普通演员,他是这个影棚的主角,影棚里的所有演员是围绕着楚门进行表演的。所以我们双方都可以把楚门看作在这个永恒中的主角,其他角色服务于他,这样没问题吧?其他角色比如他的假父母、假朋友之类的,都是因为他而存在的。这个影棚是他全部的生活,所以他还是存在于这个影棚中,是这个影棚中的主角。我们可以往下走。
所以今天问题包含,楚门对于现实世界的样态是了解的吗?他之前感受过的真情是西尔维亚给他的真实反馈,他肯定是向往真实世界的。所以您方也算承认了,我们对于外面他想要去往的那个真实世界是不了解的。那么在您方观点中,逃离的初衷是什么呢?不了解,不影响他要做出选择。他为什么要逃离?因为他是一个有自我意志、有自由意志的人,他向往真实的情感连接。比如他想去北极,是因为西尔维亚,她给予他的情感才是最真实的。但如果留在楚门的世界里面,他没有主体性,想做的事情没办法实现,很可悲。
所以今天问您方,到那个现实世界之后,他的角色,您方认为是他是普通人,还是依旧是那个有很多人去关注的明星?可以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影响。所以我们今天后续的讨论要围绕着楚门想成为一个普通人展开。我的质询到此结束。
下面有请反方一辩陈词。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可悲指的是值得悲伤的,我方的判准在于逃离和留在楚门的世界,哪一个能让楚门过得更好的生活。基于这一标准,我方坚定地认为逃离楚门的世界更可悲。原因有二:
第一,逃离后的世界给楚门带来的真实伤害远比他预想的更残酷。楚门在决定逃离时,或许幻想外面的世界能给他自由,但他并未真正理解自由的代价。他以为逃离后只是要面对普通人的小风险,比如找工作、适应社会。但现实是,他有17亿粉丝,是全球瞩目的明星,这种关注不是善意的祝福,而是疯狂的窥探,私生饭会无孔不入地骚扰他,媒体会榨取他的每一段隐私,甚至他的心理健康也会因长期的精神压力而崩溃。更可悲的是,楚门前30年培养的能力根本无法应对这些风险,他在桃源岛的生活是剧本化的,人际关系是安排的,甚至连挫折都是导演组精心设计的。而现实世界的恶意、欺骗和压力远超他的认知范围。一个从未真正面对过社会险恶的人,突然被丢进舆论的绞肉机,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反观留在楚门的世界,他已经知道一切都是假的,但留下后可以作为一名演员和导演协商条件,环境是可控的,导演组可以调整剧本,减少对他的伤害,甚至能利用技术手段隔绝外界的骚扰。他知道摄像机的存在,镜头不再是偷拍,而是演员的工作。
第二,留在楚门的世界,楚门反而能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而逃离只会让他陷入更深的孤独与迷失。楚门在桃源岛的生活,本质上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乌托邦,他的工作稳定,朋友友善,亲人健康。当他知晓真相后,他反而能以一种更超然的态度生活,去享受剧本带来的便利,又不必再被欺骗。导演组为了维持节目的价值,会尽力满足他的需求,可以给他更大的自主权,比如让他参与剧本的修改,把他的初恋女友接回来,或者允许他在镜头外保留私人空间。这种生活远比他在外界作为一个被围观的展览品更幸福。
根据2008年心理学家高德兄弟的研究表明,有很多人因为观看《楚门的世界》后出现了被害妄想症,认为自己的生活被监视,周围人都是演员,更遑论作为电影主角的楚门被监控了30年,他一旦进入真实世界,作为曾经全球瞩目的真人秀明星,楚门的隐私将被彻底曝光。现实社会监控无处不在,这也会导致他比普通人更容易怀疑自己被继续监视,患上被害妄想症,甚至无法信任任何善意。此外,真实世界的私生饭和媒体会比导演组更疯狂,楚门会面临无休止的跟踪、偷拍和骚扰,他的生活相比在摄影棚里更加透明,更加失控。在楚门的世界里,至少桃源组会控制事态,确保他的安全,而桃源堡的大门一旦关闭,他就只能独自面对一个冷漠的世界,而那种孤独远比在剧本里的生活更令人绝望。
综上所述,逃离楚门的世界并不会给楚门带来更好的生活,反而会让他承受无法应对的伤害与孤独。相比之下,留在已知的世界里,他至少能拥有安全、稳定,甚至逐渐争取更多的自主权。因此,我方坚定地认为,逃离楚门的世界更可悲。谢谢大家。
下面有请正方四辩质询反方一辩。
我先确认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可悲应该就是那些让人感到很不好、很伤心的事情,没问题吧。这是第一个共识。
第二件事情,楚门的世界应该是一个纯粹的虚假的世界,这件事儿也没问题吧。他的前30年是虚假的,但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他已经知道是虚假的前提下,后面30年会是真的,这件事情是你需要论证的,起码我方觉得他不可能是真的,我方后续会慢慢给你讲,起码你也承认了他前面全是假的。
第三件事情,今天讨论的前提应该是楚门已经知道了这个世界,他前面过了30年全是假的、全是安排好的,没问题吧。我们要对比他逃离和留下来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觉得楚门出去之后不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我很好奇,你觉得什么是一个好的生活,什么是一个坏的生活?我们所说的生活指的是他能不能达到自己预期想要的状态,他想要成为一个普通人去探险,但是他出去之后真的能够成为这样的普通人吗?他是一个有17亿粉丝的明星,他出去之后会面临更多的压力。
我确认一下,楚门在剧里面真的有明确表示说自己出去了就一定想要当个普通人或者有大概这样的态度吗?剧里面描述的是他想成为一个普通的探险家,而且他前30年导演一直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去对待,然后他的挫折都是导演设计好的,他只能拥有一个普通人面对外面风险的能力,比如适应社会、找工作这些,他并不具备一个明星去面对那些舆论以及那些精神压力的能力。没关系,起码人的能力都是可以锻炼的,你不能说他之前没拥有,出去了之后依然不会拥有。
第三件事情,你既然要证明他在现实社会一定会遭受这样的伤害,你要证明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很多人对他这么做。这17亿的粉丝,比如刘德华,他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明星,他都能遭受那么多的私生饭侵扰,而且电影里面也有情节表明,在导演组可控的情况下,楚门都有私生饭已经到了他的床底下。更别说他出去了,我觉得他出去之后会有更多的收入,会有更多的经济来源,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品质。
我们并没有说他出去之后会有更好的生活品质,他留下来和出去之后,都会有好的生活品质。因为我们讨论的前提是他已经知道这一切是假的,如果他留下来,导演可以为了收视率跟他进行一个协商,讨论之后该怎么去提升收视率。那你知道楚门的世界为啥收视率那么高吗?原因是因为它的核心是真实,是楚门这一生的真实,是一个普通人平凡的一生究竟长成什么样子。所以本质上你所说的给他一定自主权,让他参与剧本的修改,给他加一定的buff,这件事情本质上会导致不真实,不利于提升收视率,所以导演应该不会这么做。但是他是拥有一个17亿粉丝的人,他是一个明星,他无论怎么做,出去也是当明星,留在这里也是当演员。本质上他在楚门的世界也不是完全没有自主权,所以你后面所论证的所有的利好,不管是他能参加什么自主权、能进行剧本的修改,这件事情本质上都是不成立的,我实在没有看到他在现状下继续留在这儿能有什么更好的生活。
第三件事情我问一下,楚门为什么想要出去?是因为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所以他想要出去看看,还是因为他在这个虚假的世界中遭受了30多年的欺骗,他觉得自己的真心喂了狗?他想要的是在外面获得他想要的自由,一个普通人作为一个探险家的自由,但实际上可能获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起码在这个世界上,他完全获得不到自由,而在未来那个他出去的世界上,他好像也有可能接触到那部分自由,具体情况更希望你往后面论证。
感谢双方辩友,接下来有请正方二辩申论发言。
什么叫做可悲?渴望自由却得不到自由,这就是可悲;有追求自由的意志却得不到自由,这就是可悲。楚门想要获得真爱,想要去找自己喜欢的人,想要去斐济度假,可是他却得不到,这就是可悲。
所以对方今天给我们举证的是说在这个温室里面,你有一个好的环境,可是在外面你就没有了。同学,你要知道楚门是有17亿粉丝的明星,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可以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且粉丝和普通的观众不一样,粉丝是支持你的一切决定的。我们看电影里楚门在船上想要往外走的时候,大家都在欢呼。所以在外面的世界里面,很明显他有更大程度的自由、更好程度的自由,以及更多的选择。
可是在原有的这个世界里面,他连自己的早餐吃什么都决定不了,为什么?因为他要为导演的利益服务。对方说楚门也可以去当编剧,来自己操纵这个生活,可是我想问,导演为了能够赚钱,为了营造这种真实的氛围,怎么可能会让他自己去操控自己的剧本呢?再者讲,就算一切都成立的情况下,难道有任何一个演员会全天候无工资地被拍摄,连睡觉都在被拍吗?我方觉得这样的情况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对自由的剥夺。
我方觉得对方今天之所以会觉得留在楚门的世界不可悲,只不过是错误地估计了外面世界的危险程度,只不过觉得楚门在这个里面没有获得过足够的教育,没法适应这个世界。可是我们要知道,里面的这个世界也是根据外面的世界来创造的,只不过里面的世界没有自由,而外面的世界有自由。
下面有请反方三辩质询正方二辩。
你在申论当中说有自由却不能去追求是可悲的情况,那我来问你,当楚门选择逃离楚门的世界的时候,为什么你认为他想要去追求自由就一定能够追求到自由?你方自己也告诉我们了,他是有17亿粉丝的明星,这样一个明星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吗?现在比如有17亿粉丝的他,我们拿刘德华举例,刘德华有那么多的粉丝,但是他依然会受到一些私生饭的侵扰,为什么这17亿的粉丝就不会对他造成侵扰,这跟他的自由有没有冲突呢?
一件事情很简单,只要你获得的资源足够多,只要你的经济资源足够多,你完完全全可以把自己保护得非常好。再讲了,刘德华的私生饭没有你想象那么多,尤其是到了现在这个年代。而且楚门可以通过这17亿的粉丝获得更多的资源,他想干什么不会随随便便被指责,没有一个人想要招惹17亿的粉丝。其次,他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资源,比如他接一个年代言广告,就可以获得全年的经费,类似生活的经费他都能获得到,他想去冒险,冒险完了还能获得更多的钱。
那我来问你,在原有粉丝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这些活动,和原本留在楚门的世界所进行的一个演员的活动有什么具体的区分?差太远了,同学。如果你留在这个演员的世界里面,连早饭都决定不了,因为你要为导演的利益服务。
我回顾一下前场的前提,你方今天是不是在讨论楚门站在那个世界出口之前所进行的讨论,他是不是已经知道了他所面对的这个世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他知道他之前生活的世界是虚假的,他是不是已经知晓摄像头的存在?那么请问,原本他不知情的那些摄像头带给他的伤害,为什么在他知情这些摄像头存在之后,依然会给他带来那些不知情的伤害?
很简单,你愿意你全家随时随地被无数个摄像头拍摄你所有的生活,包括你吃早饭的决定吗?就像拍综艺有很多摄像头从很多角度去拍摄明星的一举一动,也可以达成你方所谓的从头到尾连睡觉都在拍的那种情况。但是第一,这些明星不是全天候无工资的拍摄,也就是说他的拍摄顶多两三天,四天都算是多的了,就算在生活里面也顶多也就是几个月而已,而楚门是全天候无休止的拍摄,而且没有工资。第二,没有情感反馈,楚门的妻子连跟他说话的时候都在念广告词,楚门妻子在跟他结婚的时候,手里的一个食指表示她在说谎。
辩友,你在拿他之前不知情情况下的遭遇来对比他已经知情情况下的遭遇,本身这个对比就不恰当。我来问你,为什么他明知道这些伤害,你刚才也说了,导演为了收视率来源于对真实的追求,可是他的真实已经不成立的情况下,是不是你认为楚门还会去承受原本导演因为追求真实所带给他的那些伤害?没错嘛,既然真实性不存在了,这个节目也就不存在了。
对方辩友,为什么真实性不存在了,这个节目就不存在?你刚才自己说过导演是希望获得真实性的。在电影的结尾,导演有没有挽留过楚门?挽留过。导演挽留楚门是不是证明了导演在明知道楚门已知道现在这个世界情况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接受楚门继续出演?这里的出演是指全天候、无休止、没有选择的拍摄。楚门在前30年没有选择的原因来源于他的不知情,他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拍摄的,可是现在的前提是他已经知道摄像头的存在。你方为什么认为楚门在已经知道摄像头存在且作为一个演员的情况下,还不能和导演正常对话,去正常决定剧本的权利?
你方说逃离楚门的世界之后可以去获得自由,但是在你方观点下,楚门在17亿人的关注下,为什么还能够继续获得自由?当他怀着获得自由的目的踏入到一个未知世界,反而没有资格去继续获得自由了,为什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还能够去达成你方所说的那种状态呢?
同学,你看过电影,电影的最后楚门往外划船的时候,所有的观众都在欢呼呐喊,所以说明所有的观众都像是看着一个孩子长大。但实际上原剧当中那些粉丝的样态,是一个错误的描述。电影当中的最后一幕,观众在为楚门的成功出逃大喊之后,依然选择了换台,去探讨下一个节目看什么。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你如何来论证粉丝会为楚门遮风挡雨、披荆斩棘,这是你方需要去论证的一点。
至于楚门离开这个世界想追求的东西就一定能够追求到吗?我可以说话了吗?
你环节结束了,你可以简要回答。
第一件事,对方观点更说明你留在楚门世界里也没有观众关注,这样这个世界会一点点衰败,最后把你抛弃,那你不还是逃出楚门的世界自己生活更好吗?就像一个断奶的孩子。如果观众不换台,说明观众支持楚门逃出去;如果观众换台了,说明观众觉得楚门出去之后也没有什么看这个节目的必要。这就承认了观众的选择,也说明了这17亿粉丝本身达不到你方关于粉丝会对楚门无条件好的要求。
至于你方所说的期待落空的问题,你方如何规避楚门留在原世界的悲哀,他想要追求的东西不能够去追求,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想追求的东西就一定能够追求吗?
感谢反方三辩,下面是反方二辩进行陈词。
首先纠正一下对方同学对今天这个辩题的一些误解。我们这个辩题是在楚门已经知道自己所在世界是虚假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他不管是留在楚门世界还是逃离楚门世界,都不可能复刻原本30年那样的生活模式,他哪怕留下来也是以知情人的身份参与这场他知道是节目的真人秀,他知道这些摄像头存在,还知道导演组的存在。从本质上来讲,他此时的身份已经从圈养的温室花朵变成了一个自主参与的演员,所以不是像您刚说的,他选择留下就一定要和以前一样,然后完全接受导演的全部安排,接受自己隐私暴露。他现在已经站在和导演新的谈判的位置,而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其实您方今天的很多论点都是建立在楚门出去之后的粉丝基础上,觉得粉丝会对他无条件的好,还一直强调原著的作用性。我为了打这场辩论,看了原著,原著中有三个点可以反驳您方关于粉丝的观点。
第一点,楚门逃出去之后给外面观众留下的最后一个片段是两名警察,其中一名警察说“还有什么能看的”,这表明粉丝本质上对于楚门的态度是把他当做一个节目,而不是一个可以去爱戴的明星。
第二点,在节目正常播出时有人藏在圣诞节的礼物箱里,爬到楚门的床下,在视频中露一下面,这完全不是个人影像,甚至是闯到他生活中,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在船上的时候电视外观众的选择是在酒吧里有两位观众在下注赌楚门能不能逃出这个地方,他们对于楚门已经上升到一种商品能下注的程度了。而您方觉得这样的粉丝会对楚门无条件的好,不会存在任何恶意的情况,我方觉得这是不合理的。
对于楚门来说客观的好处是收入来源,楚门有一定的粉丝基础,这是我们双方已经确定的共识。那么楚门知道这个世界是虚假的情况下,他现在已经身处一个真实的世界,他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出去深入,一种是在原来的这个地方以正常的主演的身份参与正常的录制,不是以前那种无隐私的录制,您方能够理解吗?楚门的世界已经运营了30年,这里面有完善的人员配置,有完善的商业流程,甚至有完善的一个小国家的人员来支撑这个节目录制,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这已经是事业能够达到的顶层了。楚门只需要稍微转身,就能够把这些枷锁变成他的舞台,就能把以前他所不曾拥有的自由全部争取过来,并且获得相应的自己本应得到的那一部分权利。这是一个毋庸置疑、不需要犹豫的选择。其实您方一直强调我们为什么有自己参与后续剧本的可能性,很简单,因为楚门就是《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的主演,他走了,这个电影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导演必须得参考楚门的意见。
感谢反方二辩,接下来由正方三辩质询反方二辩。
我先处理几个问题。第一个部分,你说这个世界在他留下来的时候就变成真的了,因为他已经知道这个世界是假的。我问你,之前我的妈妈是假妈妈,现在我知道这是假妈妈,假妈妈就变成真妈妈了吗?不会。我方说的他所在的世界原来是虚假的,而不是真实的。所以第一部分,假的世界不能通过知道是假的就变成真的了,它还是假的。
第二部分,你自己说观众不把他当回事儿,当消遣、当赌注,那你方三辩讲的私生饭的危害在哪儿呢?就是因为观众没有真正的关爱,所以才会有私生饭。如果观众不在意他,那私生饭就不可能存在。我进一步比较,你怎么论证私生饭在逃离之后会有增量的?如果大家真的把他当明星,在楚门的世界里面也应该有私生饭啊。私生饭本身带给楚门的负面效益是因为它没有规矩。我觉得你们这解释是一种矛盾。反方在解释私生饭的危害,可这里他从来没论证过增量,换言之,他这里没说明。而正方看到的事情是,如果是因为他是明星所以有私生饭,剧里剧外他都是明星,他都有私生饭。
第三个部分,你说生物基础和明星光环是一样的,你凭什么觉得留在这里和逃出去他的明星光环不一样?很简单,因为您方所说的假设,而楚门在过去30年里没有受到私生饭的影响,这是事实。而出去之后,楚门没有这个小国家级别的团体作为辅助、作为运营他的,他空有一个流量在那,就没有一个成体系的团队,这就是区别。但你自己的三辩口径还是四辩口径,不是也举证了一开始也有私生饭趴在他床底下吗?所以我觉得你方关于粉丝、私生饭增量都没体现。
我觉得反方是一套阴谋论,你觉得楚门走了电影就结束了,为啥?我方已经很明确的告诉你了,哪怕在剧组制度如此完整的情况下,一些不良情况依旧不可避免,他出去后这种情况不一定会更严重,这是我方的论证逻辑。
我的问题是,你说楚门放弃明星光环去做一个普通人是可悲的,这里有个很隐藏的前提,叫前30年的生活是好的。我问你好在哪儿?你论证可悲的逻辑是之前生活好,现在走出去享受不到那部分好的生活了,可是前30年好在哪儿都没跟我解释。
楚门在原著里面有他追求的爱情,就是西尔维亚,有他心中的理想国,也就是斐济。留在楚门的世界,这两个理想都不要了,为啥?你方说他留在楚门的世界是以演员的身份自愿参与这场真人秀,不会干预他未来的生活,他可以在拍摄之余去见他的朋友,也可以在拍摄之余去斐济。但我觉得这里是反方在试图回避问题,他讲留在楚门的世界仍然有出去的可能,那正方的同等论证不就是正方逃离也有留在这里的可能吗?所以如果用这种片面的方式完成你的论证,正方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反驳你的一切利好,我们应该双方公平考虑。
所以本质上我觉得你可以解释一下,为啥当楚门留在楚门的世界就不出去了,怎么去见西尔维亚。
接下来是战术暂停环节。
以下为ai总结(感谢来自 刘圣韬 学长的精彩ai prompt!基座大模型为豆包。)
喂,同学,没听好,抱歉。欢迎回来,下面有请反方三辩做质询小结。
关于前几个问题,第一方面,对方提到了一个增量问题。首先,为什么我受到虚假的伤害一定要建立在我的粉丝存在增量的基础上,这是对方没有解释的问题其一。
其二,我们世界可以复制,这一点在电影里面有所体现,希望你方后续可以提出来,电影里面到底哪里体现了导演有复制一个丑闻的倾向。
再者,普通人的口碑问题,既不是我方举证,也不是您方举证。但是我方举证的是,当我怀有成为普通人的梦想,而在真实世界里,这种成为普通人的可能性实在是太低了。在这样一种几乎不可能存在的情况下,本身这种追求、这种向往就是一种不同的状态。
再者,对方在全场接受我质询的时候,实际上一直在回避我的问题。无论是对方关于粉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希望对方对粉丝的样态进行进一步的描摹。还有,普通人因为虚假的世界而本身逃离所处的世界,这是一个相对应的状态。只是我选择的逃离就是彻底与这个世界相分离的切割,而我方留在这个世界本身和出去、离开这个世界并不矛盾。离开同样可以回来,但是离开和逃离不是一件事情,期待对方后续进行切磋。
以上是反方三辩做质询小结。
正方三辩做质询小结,我分析第一个部分。如果你们说论证留在这里还能出去,那正方也可以讲逃离了也可以回来当个彩蛋嘉宾、当个飞行嘉宾助演,我认为这不是这个辩题真正的讨论点。真正讨论的是留在和逃离的形式逻辑上,也就是当我毕业了,选择留在长春工作,就一定不能在西安工作;当我一开始高考选择逃离长春的时候,就一定不能回来长春读大学。这个辩题公平的讨论应该是逃离和留下都是正常的状态,不存在来回反复的可能。
第二部分,你觉得前30年的避害无害,因为你觉得要面临一个30岁之后的人设。可是你怎么对前30年那些虚假视而不见?妻子是假妻子,她在骗我,她跟我的结婚照片上摆的手势是“我爱你”这样的宣誓话术;我的朋友把我当成谋取流量的工具;我的母亲不是真正的爱我,她把我当傻子。所以活在这30年的虚假是真正有伤害的,如何解构伤害我觉得是反方要解释的。
而进一步的事情是,我觉得正方推定两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所谓的葬送的梦想,无论是西尔维亚还是你想要的需求,费劲留在这个世界需要断送梦想。而进一步,我们的世界其实和现实世界有一部分是投影关系。人生的前20年要完成学业,20岁之后要找到一份相应的工作,30岁之后要成家。当我们的人生道路是既定的时候,我们何尝也不是处于那个虚假的世界里呢?而我们甘愿成为那个被固定好的棋子,人生的意义也走在那个被解构的路上。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试图用一切确定性来回答本质的疑问。比如当有人问你30岁你想干嘛的时候,你的回答是我要结婚,可是为什么结婚你没想过;问你20岁你要干什么,你说我要找一个工作,为什么要找,你也没想过。但是用一系列确定的问题、一系列确定的回答来解释人生意义的时候,这就是正方解释的对于人生意义的解构。而进一步,这个社会的人类也愿意用同样的一套确定性的问题来解释所有的人生意义。所以到底是这些人类是固定好的金丝鸟,还是愿意翱翔的雄鹰?
而最后在影片的最后,当初我们做出离开这个世界的选择,观众们是呐喊的、激动的。我很喜欢用一句话做结尾,叫做“不要温和地走进这个良夜”。当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虚假的,当我们知道人生意义是需要建构的时候,就不要活在这个太过美好的假象里。而如果在座的各位也不想成为那个被圈养的金丝鸟,如果你也下定决心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去探索那个未知的人生,那就勇敢去做。感谢正方。
喂,同学,没听好,抱歉。欢迎回来,下面有请反方三辩做质询小结。
关于前几个问题,第一方面,对方提到了一个增量问题。首先,为什么我受到虚假的伤害一定要建立在我的粉丝存在增量的基础上,这是对方没有解释的问题其一。
其二,我们世界可以复制,这一点在电影里面有所体现,希望你方后续可以提出来,电影里面到底哪里体现了导演有复制一个丑闻的倾向。
再者,普通人的口碑问题,既不是我方举证,也不是您方举证。但是我方举证的是,当我怀有成为普通人的梦想,而在真实世界里,这种成为普通人的可能性实在是太低了。在这样一种几乎不可能存在的情况下,本身这种追求、这种向往就是一种不同的状态。
再者,对方在全场接受我质询的时候,实际上一直在回避我的问题。无论是对方关于粉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希望对方对粉丝的样态进行进一步的描摹。还有,普通人因为虚假的世界而本身逃离所处的世界,这是一个相对应的状态。只是我选择的逃离就是彻底与这个世界相分离的切割,而我方留在这个世界本身和出去、离开这个世界并不矛盾。离开同样可以回来,但是离开和逃离不是一件事情,期待对方后续进行切磋。
以上是反方三辩做质询小结。
正方三辩做质询小结,我分析第一个部分。如果你们说论证留在这里还能出去,那正方也可以讲逃离了也可以回来当个彩蛋嘉宾、当个飞行嘉宾助演,我认为这不是这个辩题真正的讨论点。真正讨论的是留在和逃离的形式逻辑上,也就是当我毕业了,选择留在长春工作,就一定不能在西安工作;当我一开始高考选择逃离长春的时候,就一定不能回来长春读大学。这个辩题公平的讨论应该是逃离和留下都是正常的状态,不存在来回反复的可能。
第二部分,你觉得前30年的避害无害,因为你觉得要面临一个30岁之后的人设。可是你怎么对前30年那些虚假视而不见?妻子是假妻子,她在骗我,她跟我的结婚照片上摆的手势是“我爱你”这样的宣誓话术;我的朋友把我当成谋取流量的工具;我的母亲不是真正的爱我,她把我当傻子。所以活在这30年的虚假是真正有伤害的,如何解构伤害我觉得是反方要解释的。
而进一步的事情是,我觉得正方推定两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所谓的葬送的梦想,无论是西尔维亚还是你想要的需求,费劲留在这个世界需要断送梦想。而进一步,我们的世界其实和现实世界有一部分是投影关系。人生的前20年要完成学业,20岁之后要找到一份相应的工作,30岁之后要成家。当我们的人生道路是既定的时候,我们何尝也不是处于那个虚假的世界里呢?而我们甘愿成为那个被固定好的棋子,人生的意义也走在那个被解构的路上。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试图用一切确定性来回答本质的疑问。比如当有人问你30岁你想干嘛的时候,你的回答是我要结婚,可是为什么结婚你没想过;问你20岁你要干什么,你说我要找一个工作,为什么要找,你也没想过。但是用一系列确定的问题、一系列确定的回答来解释人生意义的时候,这就是正方解释的对于人生意义的解构。而进一步,这个社会的人类也愿意用同样的一套确定性的问题来解释所有的人生意义。所以到底是这些人类是固定好的金丝鸟,还是愿意翱翔的雄鹰?
而最后在影片的最后,当初我们做出离开这个世界的选择,观众们是呐喊的、激动的。我很喜欢用一句话做结尾,叫做“不要温和地走进这个良夜”。当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虚假的,当我们知道人生意义是需要建构的时候,就不要活在这个太过美好的假象里。而如果在座的各位也不想成为那个被圈养的金丝鸟,如果你也下定决心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去探索那个未知的人生,那就勇敢去做。感谢正方。
以下为ai总结(感谢来自 刘圣韬 学长的精彩ai prompt!基座大模型为豆包。)
时间各4分钟,双方交替进行,中途不得打断,一方发言结束,另一方需紧接着发言,时间用尽时即停止发言。时间用尽可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
现在由正方先发言。
第一部分,在一个未知的世界里,在这个寂静的世界里,我一定不会有疑惑,因为全都是虚假的。而走在那个未知的世界里,我可能会建立一些良好的关系,可能会与西尔维亚共度余生,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呢?
两个辩手的看法是,可能会以演员的身份参演,而不是以前的身份,这有什么区别呢?这是我立论的第一轮,我从一个不知道自己在演戏的人,变成一个知道自己在演戏的人,这个世界不会随着你的意愿变成真的,假的妈妈还是假的妈妈。所以在这个演员的世界里,你照样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人,也走不出去。
有可能第一部分阐述得比较完整了,第二部分我想说,我觉得这是一个既定的世界,在前30年里,我发现我的感情都是假的,我觉得在这个假的世界里,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呢?
等一下我要反驳对方辩友的一个错误观点,在这个虚假的剧本里是有真实存在的,比如西尔维亚和楚门的感情。但实际上,西尔维亚和楚门的感情萌发时期是在西尔维亚发言之后,也就是他俩的感情是建立在逃离“楚门的世界”这个虚假的情况下。所以在“楚门的世界”里,真实的感情并不存在,妻子、妈妈以及朋友都是假的。
而进一步的情况是,当我走出这个世界,我更有可能去见一见我真正的爱人、真正的朋友。
虽然你们强调原著,但你们自己没有搞清楚,在原著里,兄弟暗示过楚门这是假的,兄弟也在最后发现出逃的是无用功,这是导演组的一些安排。西尔维亚和主角的深情也是在剧本的安排下产生的,那时西尔维亚被安排为路人,所谓的一见钟情并不是你们所说的那样。
然后有请我方同学进行质问。
我觉得西尔维亚是罢演之后才来到这个世界的,这是原著里面的设定。进一步说,在一个既定的、虚假的“楚门的世界”里,他怎么找到人生意义呢?
首先,您方刚刚所说的情感连接问题,您方自己也说外面的事都是真实的,那这种情感怎么就不是真实的呢?至少对于楚门来说,他前30年的经历是真实的。
还有您方提到的在电影末尾,楚门和导演进行对话,他不能忽略前30年被欺骗的感觉,他完全可以因为被欺骗,所以和导演去对话、协商,为自己争取一定的自由权,甚至可以选择性地把初恋接回来。
如果他前30年作为一个普通人被培养,那他出去之后,怎么去面对那些粉丝的舆论呢?他前30年所感受到的感情都是假的,他的父母是假的父母,他的妻子在结婚时说的“我爱你”也是假的,她还明确比出了“我在说谎”的手势。所以本质上,他前30年经历的事情全都是假的,这种伤害该怎么忽视呢?
他并没有忽视这部分伤害,正因为有这部分伤害,所以他才能够和导演进行对话,争取未来的自由权,他未来可以作为一个演员留在那里继续生活。
您方所说的他前30年作为普通人培养,没有面对真实世界风险的能力,那他怎么出去呢?出去后会获得什么样的结果,您方想过吗?
第一,我觉得反方在增添设定。西尔维亚和楚门的感情萌发于西尔维亚发言之后,是建立在逃离“楚门的世界”这个虚假的情况下,所以在“楚门的世界”里,真实的感情并不存在,妻子、妈妈以及朋友都是假的。
第二,原著里,导演选择控制风力让楚门的帆船倒下,但楚门仍然坚定地要逃离那个世界,这说明他能够克服挫折。在原本的世界里,楚门已经遭受过不少挫折,而正方认为帆船倒下这样的挫折是巨大的,但楚门也能克服。所以反方没理由怀疑他来到现实生活中不能面对挫折。
第三,所谓的协商,我觉得是反方的臆想。如果按照您方所说,楚门将继续留在“楚门的世界”,且和原先30年的轨迹一模一样,这也是不合理的。在正常情况下,他已经知道这是假的了,如果他选择留下,必然不可能和以前一样生活。
我想请问您方,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强调楚门留在“楚门的世界”里,明知道是假的,还要把这些东西当真呢?当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在骗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找寻这个世界破绽的时候,对哪段感情是真实的呢?这种伤害又该怎么克服呢?
我方没有说把这些当做真的,我方说他是以演员的身份参与这些家人给他安排的角色,他已经知道了事实,所以在安排完妻子的生活之后,他此时的身份已经是演员了,他有知情权,不会和以前一样。他拍完戏可以去追求真爱,这是事后的事情,而不是您方所说的情况。
既然如您方所说,他一会儿在演,一会儿不在演,那他究竟是留在“楚门的世界”,还是逃离了这个世界呢?他所依赖的这些东西,究竟是“楚门的世界”,还是我方所说的已经逃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的情况呢?
我方已经很清楚地说过,逃离还是留下,他都没有否定过去30年的经历。就像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待了三个月,他不是逃离中国了吗?但最后还是可以回来。
下面有请反方四辩做总结陈词。
感谢主席。首先,对方试图用现实中可能遇到的真诚来拉平逃跑与留在“楚门的世界”中虚假关系的伤害,却故意忽略了概率和可控性。在“楚门的世界”里,楚门可以和导演谈判,减少虚假关系的伤害。但在现实生活中,当PUA、社交套路、资本操控成为常态,连找对象谈判都不知道找谁,用不确定的善意去度量确定的恶意才是最大的悲剧。
然后说到西尔维亚的问题,您方一直没有讲增量问题。实际上,在媒体和舆论的放大效应下,伤害呈指数级增长。这些观众意味着任何关于丑闻的负面新闻都会被无限传播,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人提到,媒体也会大肆渲染,让当事人长期处于被监视、被攻击的状态。而在桃源岛,导演组可以控制这些信息,避免恶性事件的曝光。但在现实世界中,隐私透露的伤害是永久的,且无法挽回。
对方提到逃离才能够获得自由,首先,桃源岛的操控主体是导演,而在真实世界,操控主体是资本、媒体、公众,多元而不可控。楚门在逃离后,虽摆脱了摄像机的直接控制,却遭受到了更复杂的商业包装、舆论结构和人性博弈。对方将桃源岛的被设计与物化相提并论,楚门在虚假世界中的行为,如与邻居互动、为父亲流泪、为初恋心碎,这些行为的情感出发点是剧本,但楚门的真诚使其成为情感的主体,而非被动接受的客体。
“楚门的世界”是一个被导演精心设计的舞台,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被算法、媒体和消费主义塑造的一个虚假的“楚门事件”呢?所以,楚门逃离这个虚假的世界,不过是从一种虚假逃到另一种虚假中去。
虽然楚门在桃源岛中的遭遇是虚假的,但在现实中,我们也可能陷入大数据监控之中。楚门逃离之后,等待他的是一个我们为他设计的过程,依然会有数不清的监控风险无法避免。
下面由正方四辩做总结陈词。
反方论证真的很奇怪,所有论证基础都是在假设他们可以操控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的态度是说你逃离了以后就永远都不要回来,可是我留在“楚门的世界”,却可以出去,这件事情本身就不是一个合理的比较平台,也不是一个合理的讨论框架。
一个合理的讨论框架应该是,如果你可以留下,也可以出去,那我既然逃离了,也可以作为彩蛋回来,这才是合理的。
往后走,你们后续的所有策略,都是基于你的意向,你认为他可以和导演去谈判,导演可以为了他更改原有的安排。但在现实中,这没有任何论证,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如果按照你的逻辑,在人们发现“楚门的世界”是假的时候,在楚门逃出去的时候,人们就不看了,人们就换台了,那“楚门的世界”这个节目还有什么意义呢?它为什么还会继续留存呢?
如果按照你的逻辑,我们今天可以要求导演去随意更改剧本,谁还要看“楚门的世界”呢?你也说了,“楚门的世界”因为很真实,所以才导致大部分人喜欢去看,可是真实性消失了,“楚门的世界”自然也就没人看了。
你说在最后的时候,导演和楚门有谈判,但谈判内容究竟是什么呢?真的是像你方所说的两个人在谈判,导演求求楚门留下来吗?不是的,实际上是导演告诉楚门,外面的世界可能比这里的欺骗和虚假更多,而不是说留下来可以为他随意更改剧本。
起码在前面就可以确认,您方坚持的立场是楚门留在“楚门的世界”,他前面30年的经历、往后的生活安排都是假的,所感受到的感情也都是假的。可是出去了,起码有可能性感受到外部世界的真情,体会到自己的自由。
而您方所说的里面是假的,外面也是假的,却始终没有论证为什么达不到真正的自由。我方认为一个没有自主性的人,一个连自己早餐吃什么都要看赞助商的情况,看赞助商今天给提供了什么,谁给我钱我才能吃什么的人,是可悲的。
楚门是有想要的东西的,他想要去见西尔维亚。是西尔维亚真正发言的时候,冲到楚门面前,告诉他你的世界是假的,那个时候楚门才开始对西尔维亚感兴趣,才想去了解她,想去看看外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所以在最后,他真的很想去外面的世界,他不想再经历前面30年的悲惨。所以我方支持他离开“楚门的世界”。
现在比赛的竞赛环节到此全部结束,下面进入证据检验环节,评委需要对场上某一方论据进行检验。
时间各4分钟,双方交替进行,中途不得打断,一方发言结束,另一方需紧接着发言,时间用尽时即停止发言。时间用尽可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
现在由正方先发言。
第一部分,在一个未知的世界里,在这个寂静的世界里,我一定不会有疑惑,因为全都是虚假的。而走在那个未知的世界里,我可能会建立一些良好的关系,可能会与西尔维亚共度余生,这种可能性是否存在呢?
两个辩手的看法是,可能会以演员的身份参演,而不是以前的身份,这有什么区别呢?这是我立论的第一轮,我从一个不知道自己在演戏的人,变成一个知道自己在演戏的人,这个世界不会随着你的意愿变成真的,假的妈妈还是假的妈妈。所以在这个演员的世界里,你照样找不到可以依靠的人,也走不出去。
有可能第一部分阐述得比较完整了,第二部分我想说,我觉得这是一个既定的世界,在前30年里,我发现我的感情都是假的,我觉得在这个假的世界里,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呢?
等一下我要反驳对方辩友的一个错误观点,在这个虚假的剧本里是有真实存在的,比如西尔维亚和楚门的感情。但实际上,西尔维亚和楚门的感情萌发时期是在西尔维亚发言之后,也就是他俩的感情是建立在逃离“楚门的世界”这个虚假的情况下。所以在“楚门的世界”里,真实的感情并不存在,妻子、妈妈以及朋友都是假的。
而进一步的情况是,当我走出这个世界,我更有可能去见一见我真正的爱人、真正的朋友。
虽然你们强调原著,但你们自己没有搞清楚,在原著里,兄弟暗示过楚门这是假的,兄弟也在最后发现出逃的是无用功,这是导演组的一些安排。西尔维亚和主角的深情也是在剧本的安排下产生的,那时西尔维亚被安排为路人,所谓的一见钟情并不是你们所说的那样。
然后有请我方同学进行质问。
我觉得西尔维亚是罢演之后才来到这个世界的,这是原著里面的设定。进一步说,在一个既定的、虚假的“楚门的世界”里,他怎么找到人生意义呢?
首先,您方刚刚所说的情感连接问题,您方自己也说外面的事都是真实的,那这种情感怎么就不是真实的呢?至少对于楚门来说,他前30年的经历是真实的。
还有您方提到的在电影末尾,楚门和导演进行对话,他不能忽略前30年被欺骗的感觉,他完全可以因为被欺骗,所以和导演去对话、协商,为自己争取一定的自由权,甚至可以选择性地把初恋接回来。
如果他前30年作为一个普通人被培养,那他出去之后,怎么去面对那些粉丝的舆论呢?他前30年所感受到的感情都是假的,他的父母是假的父母,他的妻子在结婚时说的“我爱你”也是假的,她还明确比出了“我在说谎”的手势。所以本质上,他前30年经历的事情全都是假的,这种伤害该怎么忽视呢?
他并没有忽视这部分伤害,正因为有这部分伤害,所以他才能够和导演进行对话,争取未来的自由权,他未来可以作为一个演员留在那里继续生活。
您方所说的他前30年作为普通人培养,没有面对真实世界风险的能力,那他怎么出去呢?出去后会获得什么样的结果,您方想过吗?
第一,我觉得反方在增添设定。西尔维亚和楚门的感情萌发于西尔维亚发言之后,是建立在逃离“楚门的世界”这个虚假的情况下,所以在“楚门的世界”里,真实的感情并不存在,妻子、妈妈以及朋友都是假的。
第二,原著里,导演选择控制风力让楚门的帆船倒下,但楚门仍然坚定地要逃离那个世界,这说明他能够克服挫折。在原本的世界里,楚门已经遭受过不少挫折,而正方认为帆船倒下这样的挫折是巨大的,但楚门也能克服。所以反方没理由怀疑他来到现实生活中不能面对挫折。
第三,所谓的协商,我觉得是反方的臆想。如果按照您方所说,楚门将继续留在“楚门的世界”,且和原先30年的轨迹一模一样,这也是不合理的。在正常情况下,他已经知道这是假的了,如果他选择留下,必然不可能和以前一样生活。
我想请问您方,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强调楚门留在“楚门的世界”里,明知道是假的,还要把这些东西当真呢?当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在骗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找寻这个世界破绽的时候,对哪段感情是真实的呢?这种伤害又该怎么克服呢?
我方没有说把这些当做真的,我方说他是以演员的身份参与这些家人给他安排的角色,他已经知道了事实,所以在安排完妻子的生活之后,他此时的身份已经是演员了,他有知情权,不会和以前一样。他拍完戏可以去追求真爱,这是事后的事情,而不是您方所说的情况。
既然如您方所说,他一会儿在演,一会儿不在演,那他究竟是留在“楚门的世界”,还是逃离了这个世界呢?他所依赖的这些东西,究竟是“楚门的世界”,还是我方所说的已经逃离开这个世界之后的情况呢?
我方已经很清楚地说过,逃离还是留下,他都没有否定过去30年的经历。就像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待了三个月,他不是逃离中国了吗?但最后还是可以回来。
下面有请反方四辩做总结陈词。
感谢主席。首先,对方试图用现实中可能遇到的真诚来拉平逃跑与留在“楚门的世界”中虚假关系的伤害,却故意忽略了概率和可控性。在“楚门的世界”里,楚门可以和导演谈判,减少虚假关系的伤害。但在现实生活中,当PUA、社交套路、资本操控成为常态,连找对象谈判都不知道找谁,用不确定的善意去度量确定的恶意才是最大的悲剧。
然后说到西尔维亚的问题,您方一直没有讲增量问题。实际上,在媒体和舆论的放大效应下,伤害呈指数级增长。这些观众意味着任何关于丑闻的负面新闻都会被无限传播,即使只有一小部分人提到,媒体也会大肆渲染,让当事人长期处于被监视、被攻击的状态。而在桃源岛,导演组可以控制这些信息,避免恶性事件的曝光。但在现实世界中,隐私透露的伤害是永久的,且无法挽回。
对方提到逃离才能够获得自由,首先,桃源岛的操控主体是导演,而在真实世界,操控主体是资本、媒体、公众,多元而不可控。楚门在逃离后,虽摆脱了摄像机的直接控制,却遭受到了更复杂的商业包装、舆论结构和人性博弈。对方将桃源岛的被设计与物化相提并论,楚门在虚假世界中的行为,如与邻居互动、为父亲流泪、为初恋心碎,这些行为的情感出发点是剧本,但楚门的真诚使其成为情感的主体,而非被动接受的客体。
“楚门的世界”是一个被导演精心设计的舞台,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被算法、媒体和消费主义塑造的一个虚假的“楚门事件”呢?所以,楚门逃离这个虚假的世界,不过是从一种虚假逃到另一种虚假中去。
虽然楚门在桃源岛中的遭遇是虚假的,但在现实中,我们也可能陷入大数据监控之中。楚门逃离之后,等待他的是一个我们为他设计的过程,依然会有数不清的监控风险无法避免。
下面由正方四辩做总结陈词。
反方论证真的很奇怪,所有论证基础都是在假设他们可以操控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的态度是说你逃离了以后就永远都不要回来,可是我留在“楚门的世界”,却可以出去,这件事情本身就不是一个合理的比较平台,也不是一个合理的讨论框架。
一个合理的讨论框架应该是,如果你可以留下,也可以出去,那我既然逃离了,也可以作为彩蛋回来,这才是合理的。
往后走,你们后续的所有策略,都是基于你的意向,你认为他可以和导演去谈判,导演可以为了他更改原有的安排。但在现实中,这没有任何论证,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如果按照你的逻辑,在人们发现“楚门的世界”是假的时候,在楚门逃出去的时候,人们就不看了,人们就换台了,那“楚门的世界”这个节目还有什么意义呢?它为什么还会继续留存呢?
如果按照你的逻辑,我们今天可以要求导演去随意更改剧本,谁还要看“楚门的世界”呢?你也说了,“楚门的世界”因为很真实,所以才导致大部分人喜欢去看,可是真实性消失了,“楚门的世界”自然也就没人看了。
你说在最后的时候,导演和楚门有谈判,但谈判内容究竟是什么呢?真的是像你方所说的两个人在谈判,导演求求楚门留下来吗?不是的,实际上是导演告诉楚门,外面的世界可能比这里的欺骗和虚假更多,而不是说留下来可以为他随意更改剧本。
起码在前面就可以确认,您方坚持的立场是楚门留在“楚门的世界”,他前面30年的经历、往后的生活安排都是假的,所感受到的感情也都是假的。可是出去了,起码有可能性感受到外部世界的真情,体会到自己的自由。
而您方所说的里面是假的,外面也是假的,却始终没有论证为什么达不到真正的自由。我方认为一个没有自主性的人,一个连自己早餐吃什么都要看赞助商的情况,看赞助商今天给提供了什么,谁给我钱我才能吃什么的人,是可悲的。
楚门是有想要的东西的,他想要去见西尔维亚。是西尔维亚真正发言的时候,冲到楚门面前,告诉他你的世界是假的,那个时候楚门才开始对西尔维亚感兴趣,才想去了解她,想去看看外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所以在最后,他真的很想去外面的世界,他不想再经历前面30年的悲惨。所以我方支持他离开“楚门的世界”。
现在比赛的竞赛环节到此全部结束,下面进入证据检验环节,评委需要对场上某一方论据进行检验。
以下为ai总结(感谢来自 刘圣韬 学长的精彩ai prompt!基座大模型为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