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恋爱关系中,应该追求等价的付出·在恋爱关系中,不应该追求等价的付出》一题,辩之竹内共收录26场比赛。我们为您提供这26场比赛的论点、判断标准提取,以及总计数百条论据的提取,还有Deepseek的辩题分析。这可以帮您更好备赛。
欢迎您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查看。
阅读量:1
你主要把球程记清楚,小程序周国力应该给你了,你按照那个来就行。秩序是3边,记得说话的时候点,不说话的时候,感觉还有自由乐,手就不要离开鼠标,因为大家语速可能会很快。
各位好,我们今天辩论的题目是“拥抱玄学是不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解脱之道”。首先,我们欢迎哈尔滨工商大学和我们学校进行辩论,希望今天的比赛是一场有意义的交流。
正方辩友大家好,我们这边已经到齐,咱们这边到齐就可以随时开始。我催一下我的队友,辛苦了。
能听到。我们正方二辩同学还没到吗?稍等一下,我给他打个电话,我已经在群里@他了。不好意思,同学可能需要稍等一分钟,他信号不太好,不知道是在地铁里还是在电梯里。
现在人已经到齐,请各位先试一下自己的音。正方一辩,请问可以听到吗?
可以的。
听得到,稍微有点模糊。
各方三辩,大家晚上好。声音可以听清吗?
可以的。
南方一辩可以听清吗?
可以的。
好,反方二辩。
可以的。
反方三辩。
OK。
反方四辩可以听清吗?
可以的。反方有点回音,正二同学需要稍微调一下,刚才声音很不清楚。一辩走远了,有没有好一点?反方再试一下。
可以,OK。请正二同学再试一下吧。
喂,麦克风测试能听到吗?
可以,现在好多了。
好,那我们开始本场辩论。本场辩论的题目是“拥抱玄学是否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解脱之道”。首先,我们欢迎哈尔滨工商大学和我们进行辩论,希望本次辩论既是友谊第一的智慧交锋,亦是实打实的思维碰撞。没有其他问题的话,我们就正式开始,可以稍微加快一下进度。
你主要把球程记清楚,小程序周国力应该给你了,你按照那个来就行。秩序是3边,记得说话的时候点,不说话的时候,感觉还有自由乐,手就不要离开鼠标,因为大家语速可能会很快。
各位好,我们今天辩论的题目是“拥抱玄学是不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解脱之道”。首先,我们欢迎哈尔滨工商大学和我们学校进行辩论,希望今天的比赛是一场有意义的交流。
正方辩友大家好,我们这边已经到齐,咱们这边到齐就可以随时开始。我催一下我的队友,辛苦了。
能听到。我们正方二辩同学还没到吗?稍等一下,我给他打个电话,我已经在群里@他了。不好意思,同学可能需要稍等一分钟,他信号不太好,不知道是在地铁里还是在电梯里。
现在人已经到齐,请各位先试一下自己的音。正方一辩,请问可以听到吗?
可以的。
听得到,稍微有点模糊。
各方三辩,大家晚上好。声音可以听清吗?
可以的。
南方一辩可以听清吗?
可以的。
好,反方二辩。
可以的。
反方三辩。
OK。
反方四辩可以听清吗?
可以的。反方有点回音,正二同学需要稍微调一下,刚才声音很不清楚。一辩走远了,有没有好一点?反方再试一下。
可以,OK。请正二同学再试一下吧。
喂,麦克风测试能听到吗?
可以,现在好多了。
好,那我们开始本场辩论。本场辩论的题目是“拥抱玄学是否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解脱之道”。首先,我们欢迎哈尔滨工商大学和我们进行辩论,希望本次辩论既是友谊第一的智慧交锋,亦是实打实的思维碰撞。没有其他问题的话,我们就正式开始,可以稍微加快一下进度。
这道题很玄妙,因为我们总是拿部分特质去代表一个庞大的概念。提取“玄学”这个词,在最直观的感觉里好像就是迷信,貌似只要有宿命的色彩、有神论思想就是不好的。而往往我们忽略了它的背后有一整套现成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供我们修行,安顿那颗无处安放的心。
所以,玄学其实是现代实用主义,是比各门类宗教更具理论性的现实通俗化阐释。也正因为它上下跨越广泛、形式递进深入,才有如此多的受众。而解脱是我们如何以正常的心态面对现实问题。
有些人在面对工地陈列的砖块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明天更好的生活,充满干劲。我们认为他精神圆融,有着昂扬的生命力,哪怕第二天仍要去工作。因此,精神的解脱指的是我们可以用更好的心态面对这个五彩斑斓的生活。
如此,我们今天所谈的玄学,对于年轻人而言,当然有两种良好态势。第一种是万事顺遂的好签,给予一种精神支撑,让前路平稳,使人专心做事;另一种是前路坎坷的坏签,这个时候就知道困难所在,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心里没必要来回犹豫,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关注自身前程。当你去解签的时候,师傅们也会告诉你应该排除哪些坏的影响,提高哪些好的影响。师傅们都懂得趋利避害,气运更盛,防偏防恶,运势结果要更深,正行如此也好,那便安心一事快,那便安心努力。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的调查显示,70.18%的受访者认为去寺庙上香是精神寄托,可以缓解生活压力和焦虑。当我们考研抽到上签之后,知道神仙都在帮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付出全力?也知道当自身状态不佳时,神仙都帮不了你。那抽到下下签之后,如果你要做的事情是你必定要坚持的,那神仙给你提个醒,师傅给你指条明路,如此便是背水一战,无需烦忧。
麦考瑞大学的实证研究发现,在高压高难度的任务面前,人们往往倾向寄希望于超自然力量,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找回环境确定感,以应对压力,减少焦虑。要记得,玄学不是哆啦A梦的口袋,也不是盖了公章的承诺,它背后有深刻的命理纠缠。
最后,当你与玄学打交道久了,大概会看到庐山真面的一面,心存敬畏,继而开始性命修行,学的是玄学背后的性命观念。当你知道拥抱玄学不是要迷信,而是要修行的时候,有口诀流传甚广: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我们的目的就是从求神万事顺遂变得如何提高自己的境界,有更好的心态去体悟,悟此生之状,随遇而安,以明生死,得坦然,以得平常心,如此便是精神解脱之路上的感悟。
现代社会精神层面充斥着迷信,却不想提纯的信仰和境界。消费主义代替宗教承诺给我们幸福,却不考虑何以安心。如此语境下的玄学,便是现代年轻人重新学习、获得新的精神宁静的道路。
像苏东坡无疑是一个大众普遍认知下精神解脱的人,但是他的解说和知天命、乐天之命也无法直接帮他解决仕途无门的现实困境,却给了他“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心态,哪怕被贬官下放,也没必要给自己上枷锁,如此便是精神解脱,去体悟“反者道之动”,明变化之体,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以得出内心无挂碍。
这道题很玄妙,因为我们总是拿部分特质去代表一个庞大的概念。提取“玄学”这个词,在最直观的感觉里好像就是迷信,貌似只要有宿命的色彩、有神论思想就是不好的。而往往我们忽略了它的背后有一整套现成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供我们修行,安顿那颗无处安放的心。
所以,玄学其实是现代实用主义,是比各门类宗教更具理论性的现实通俗化阐释。也正因为它上下跨越广泛、形式递进深入,才有如此多的受众。而解脱是我们如何以正常的心态面对现实问题。
有些人在面对工地陈列的砖块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明天更好的生活,充满干劲。我们认为他精神圆融,有着昂扬的生命力,哪怕第二天仍要去工作。因此,精神的解脱指的是我们可以用更好的心态面对这个五彩斑斓的生活。
如此,我们今天所谈的玄学,对于年轻人而言,当然有两种良好态势。第一种是万事顺遂的好签,给予一种精神支撑,让前路平稳,使人专心做事;另一种是前路坎坷的坏签,这个时候就知道困难所在,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心里没必要来回犹豫,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关注自身前程。当你去解签的时候,师傅们也会告诉你应该排除哪些坏的影响,提高哪些好的影响。师傅们都懂得趋利避害,气运更盛,防偏防恶,运势结果要更深,正行如此也好,那便安心一事快,那便安心努力。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的调查显示,70.18%的受访者认为去寺庙上香是精神寄托,可以缓解生活压力和焦虑。当我们考研抽到上签之后,知道神仙都在帮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付出全力?也知道当自身状态不佳时,神仙都帮不了你。那抽到下下签之后,如果你要做的事情是你必定要坚持的,那神仙给你提个醒,师傅给你指条明路,如此便是背水一战,无需烦忧。
麦考瑞大学的实证研究发现,在高压高难度的任务面前,人们往往倾向寄希望于超自然力量,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找回环境确定感,以应对压力,减少焦虑。要记得,玄学不是哆啦A梦的口袋,也不是盖了公章的承诺,它背后有深刻的命理纠缠。
最后,当你与玄学打交道久了,大概会看到庐山真面的一面,心存敬畏,继而开始性命修行,学的是玄学背后的性命观念。当你知道拥抱玄学不是要迷信,而是要修行的时候,有口诀流传甚广: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我们的目的就是从求神万事顺遂变得如何提高自己的境界,有更好的心态去体悟,悟此生之状,随遇而安,以明生死,得坦然,以得平常心,如此便是精神解脱之路上的感悟。
现代社会精神层面充斥着迷信,却不想提纯的信仰和境界。消费主义代替宗教承诺给我们幸福,却不考虑何以安心。如此语境下的玄学,便是现代年轻人重新学习、获得新的精神宁静的道路。
像苏东坡无疑是一个大众普遍认知下精神解脱的人,但是他的解说和知天命、乐天之命也无法直接帮他解决仕途无门的现实困境,却给了他“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心态,哪怕被贬官下放,也没必要给自己上枷锁,如此便是精神解脱,去体悟“反者道之动”,明变化之体,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以得出内心无挂碍。
有请反方四辩进行质询正方一辩。
反方四辩:反方声音能听见吗?
正方一辩:可以的。
反方四辩:好,发言计时。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方对精神解脱的定义是什么?因为我只听到了您对解脱的定义。我所理解的定义是,我们要通过玄学来帮助我们解脱目前遇到的现实困境。
我听到您刚刚在说抽到好签和坏签,而抽到坏签就是要安心努力。请问您方如何论证抽到坏签的人一定能够安心努力呢?这么说,因为抽到坏签,不仅仅只是得到一个坏签,抽到坏签之后,肯定也会给出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有这个方向就一定能努力吗?有努力的方向,能让您在面对未知时不至于茫然行动,而是有方向可循。其实您方没有发现,您方其实在美化、抬高玄学。给一个方向并不代表就能去做,所以您方不太能论证您方的观点。
我看您方提及很多多方神学体系,我问您个问题,请问塔罗牌算不算西方玄学?
正方一辩:它不算玄学,可以算做神学。
反方四辩:您占卜过吗?
正方一辩:我倒是没有占卜过。
反方四辩:没有占卜过也没关系,给您举个例子。我是一名塔罗师,当求婚者忧心忡忡地问我做事能不能成功,且他确实获得了好结果时,他一定能够获得精神解脱吗?
正方一辩:当得知好好做事就可以成功,肯定要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反方四辩:您方可能没有听清我的意思。当他问能不能成功而得到了好结果时,他能得到精神解脱吗?得到了好结果就能获得解脱吗?因为得到了好结果,他就会抛开其他去努力,如果最后成功了,当然就得到解脱了。您方后期可以论证他们一定会向任何方向努力。实际上,获得好结果,求问者可能会因此松懈,也有可能会保持怀疑,惴惴不安。
再给您举个例子,求问者满怀希冀地问他和恋人未来的感情走向,但占卜出他的恋人出轨了这样的坏结果,使他沮丧犹豫,您觉得这能带来精神解脱吗?
正方一辩:占卜出出轨,肯定也会告诉他怎么办。
反方四辩:你们都没有听清,他得到坏结果已经变得沮丧犹豫了。因为占卜师肯定不会直接告诉他一个坏结果,那占卜的意义何在?会告知的。我们这边可以说明,无论是塔罗还是周易,给出一个下下签或者坏卦之后,都会有解卦,都会告诉他接下来这件事情怎么做才是对的,或者说往哪个方向努力。
不好意思,对方辩友,我就是一名塔罗师,您所说的指导牌是要额外抽的。现在没有抽指导牌,就得知这个坏结果已经变得沮丧犹豫了,这能带来精神解脱吗?
最后问您,因为我对塔罗很了解,我可以拿周yi举例。周yi第29卦下下卦,说力量有限,但是也告知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是大的成就;同样第63卦也是下下卦,艰难重重。
我大概听到了您方的观点,就是得到成功了就解脱了,实际上并非如此,您方可以进一步论证。
我问您个问题,当一个人遇到让他产生压力的问题,玄学实际上能为他解决实际问题吗?它可以缓解这个压力,对吧?它能实际解决问题吗?您只需要回答我能不能就可以了。
正方一辩:我方认为它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因为面对这个问题之后,肯定有相应的方法体系。
反方四辩:打断一下,玄学基本体系里有一个叫做仪式的东西,它可以辅助,但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正方一辩:辅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反方四辩:没错,对方辩友也承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您方的态度就像一个生病疼痛的人,一味地吃止痛片。玄学是一种探索自我或是起指引作用的辅助工具,而您方却把这种工具当成了终点。我方不否认玄学的积极作用,它的确有着指引和辅助作用,但无可置否,玄学实际上不能从根本或从源头解决问题。真正的解脱并不是通过玄学去预见未来怎样,而是在指引之下获得直面未来的勇气。
正方一辩:我想说,刚才对方说的那个点,就是我现在遇到一个矛盾的问题,这就是我的精神矛盾,然后我通过玄学给我指出一条路,因此获得解脱。感谢。
有请反方四辩进行质询正方一辩。
反方四辩:反方声音能听见吗?
正方一辩:可以的。
反方四辩:好,发言计时。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方对精神解脱的定义是什么?因为我只听到了您对解脱的定义。我所理解的定义是,我们要通过玄学来帮助我们解脱目前遇到的现实困境。
我听到您刚刚在说抽到好签和坏签,而抽到坏签就是要安心努力。请问您方如何论证抽到坏签的人一定能够安心努力呢?这么说,因为抽到坏签,不仅仅只是得到一个坏签,抽到坏签之后,肯定也会给出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有这个方向就一定能努力吗?有努力的方向,能让您在面对未知时不至于茫然行动,而是有方向可循。其实您方没有发现,您方其实在美化、抬高玄学。给一个方向并不代表就能去做,所以您方不太能论证您方的观点。
我看您方提及很多多方神学体系,我问您个问题,请问塔罗牌算不算西方玄学?
正方一辩:它不算玄学,可以算做神学。
反方四辩:您占卜过吗?
正方一辩:我倒是没有占卜过。
反方四辩:没有占卜过也没关系,给您举个例子。我是一名塔罗师,当求婚者忧心忡忡地问我做事能不能成功,且他确实获得了好结果时,他一定能够获得精神解脱吗?
正方一辩:当得知好好做事就可以成功,肯定要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反方四辩:您方可能没有听清我的意思。当他问能不能成功而得到了好结果时,他能得到精神解脱吗?得到了好结果就能获得解脱吗?因为得到了好结果,他就会抛开其他去努力,如果最后成功了,当然就得到解脱了。您方后期可以论证他们一定会向任何方向努力。实际上,获得好结果,求问者可能会因此松懈,也有可能会保持怀疑,惴惴不安。
再给您举个例子,求问者满怀希冀地问他和恋人未来的感情走向,但占卜出他的恋人出轨了这样的坏结果,使他沮丧犹豫,您觉得这能带来精神解脱吗?
正方一辩:占卜出出轨,肯定也会告诉他怎么办。
反方四辩:你们都没有听清,他得到坏结果已经变得沮丧犹豫了。因为占卜师肯定不会直接告诉他一个坏结果,那占卜的意义何在?会告知的。我们这边可以说明,无论是塔罗还是周易,给出一个下下签或者坏卦之后,都会有解卦,都会告诉他接下来这件事情怎么做才是对的,或者说往哪个方向努力。
不好意思,对方辩友,我就是一名塔罗师,您所说的指导牌是要额外抽的。现在没有抽指导牌,就得知这个坏结果已经变得沮丧犹豫了,这能带来精神解脱吗?
最后问您,因为我对塔罗很了解,我可以拿周yi举例。周yi第29卦下下卦,说力量有限,但是也告知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是大的成就;同样第63卦也是下下卦,艰难重重。
我大概听到了您方的观点,就是得到成功了就解脱了,实际上并非如此,您方可以进一步论证。
我问您个问题,当一个人遇到让他产生压力的问题,玄学实际上能为他解决实际问题吗?它可以缓解这个压力,对吧?它能实际解决问题吗?您只需要回答我能不能就可以了。
正方一辩:我方认为它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因为面对这个问题之后,肯定有相应的方法体系。
反方四辩:打断一下,玄学基本体系里有一个叫做仪式的东西,它可以辅助,但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正方一辩:辅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反方四辩:没错,对方辩友也承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您方的态度就像一个生病疼痛的人,一味地吃止痛片。玄学是一种探索自我或是起指引作用的辅助工具,而您方却把这种工具当成了终点。我方不否认玄学的积极作用,它的确有着指引和辅助作用,但无可置否,玄学实际上不能从根本或从源头解决问题。真正的解脱并不是通过玄学去预见未来怎样,而是在指引之下获得直面未来的勇气。
正方一辩:我想说,刚才对方说的那个点,就是我现在遇到一个矛盾的问题,这就是我的精神矛盾,然后我通过玄学给我指出一条路,因此获得解脱。感谢。
对方辩友跟我强调的是,塔罗牌等占卜方式,在得到占卜结果的那一刻,占卜者可能会心情郁闷,但对方忽略了一点,即我们得到一个占卜结果后,也会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努力的方向。
这就好比目前我面对未知处于模糊状态,但是此时我通过占卜,无论结果好坏,它都能给我一个努力的方向,让我走出迷雾。
我当下的精神困境是面对事情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不敢往前踏步。但此时通过占卜,无论结果好坏,我都能找到一条明路。
还有,对方刚才提到占卜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可我通过占卜确定了接下来前进的方向,这同样也是解决了一个现实困境。
非常感谢正方一辩的回应。接下来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对方辩友跟我强调的是,塔罗牌等占卜方式,在得到占卜结果的那一刻,占卜者可能会心情郁闷,但对方忽略了一点,即我们得到一个占卜结果后,也会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努力的方向。
这就好比目前我面对未知处于模糊状态,但是此时我通过占卜,无论结果好坏,它都能给我一个努力的方向,让我走出迷雾。
我当下的精神困境是面对事情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不敢往前踏步。但此时通过占卜,无论结果好坏,我都能找到一条明路。
还有,对方刚才提到占卜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可我通过占卜确定了接下来前进的方向,这同样也是解决了一个现实困境。
非常感谢正方一辩的回应。接下来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大家好。我方认为,拥抱玄学不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解脱之道。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当代年轻人拥抱玄学的契机是什么?是北大每年30.4%的新生厌学,是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北大徐凯文教授提出的空心病现象越来越严重,年轻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精神压力?这些调查显示,当代年轻人被现实所裹挟,他们的存在感获取过分依赖于外部的反馈,从而导致精神空虚或自我主体意识的缺乏。这使他们在面对这个纷繁复杂、压力激增和不确定的时代时产生了无力感。
而拥抱玄学不仅不能解决内在的真正问题,反而会使问题进一步加剧。
首先,我们不得不来看一看当下的玄学生态乱象。这些乱象包括线上占卜先以低价吸引用户,再通过模糊的解读诱导购买信息服务的消费陷阱;深圳鼎亿丰集团通过玄学话术诈骗1320亿元的灰色产业链;上海昆明学院以血光之灾的话术诈骗2000万余元等诸多不胜枚举的案例。年轻人的无力感让无孔不入的资本有了可乘之机,缓解焦虑已经成为了新的商业逻辑,从而促使年轻人的心理内化与状态更加糟糕。资本明白要先提供一个情绪的幻觉,然后再以营销手段逐步将年轻人蚕食裹挟,让他们丧失判断能力,从而更稳定地跌入资本的陷阱之中。当本就被现实所裹挟,精神空虚和主体性缺失的年轻人碰到这样的乱象时,就更会成为被利用的工具,沉浸在虚假的幻想中而不自知,不断堆砌虚假的泡沫,不解决真实的问题,反而可能继续加剧问题。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全然否认玄学的价值和意义。在玄学乱象之外,有些玄学其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认识世界的方式。但是,即便是拥抱这样的玄学,也不能够使我们得到解脱,反而会使我们形成依赖,从而弱化自己的意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实验样本表明,高效率人群更容易重复僵化的仪式行为,过度依赖玄学将削弱问题的解决能力。跨学科视角下AI算命的准确性提升报告显示,基于DII K WP框架,AI算命用户决策依赖度提升64%,23%产生了强迫性行为,主动规划意识下降。
我们在拥抱玄学的同时,也将精神寄托在了玄学之上,这究竟是精神的复古之道,还是精神的解脱之道呢?其实我方四辩就是塔罗师,当占卜的答案并不是求问者所想要的时候,很多求问者往往会加剧心里的压力和焦虑;即便结果是他所想要的,但是在短暂的开心之后,依然会伴随着惴惴不安和将信将疑,正如东南大学周军成的论文中所讲的一样。这终究不能实际地解决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问题,反而会将年轻群体陷入停滞不前、情绪焦虑、情绪代餐的恶性循环中。即使是测出来了,你也未必全信,还是会陷入猜忌和焦虑之中,同时还会使你与真正的解脱之道背道而驰。
而那个真正的解脱之道便是直面自己的内心,直面现实,构建起强大的内心力量来面对这个世界,而不是依靠外界给我们的安慰,使我们自我更加沉稳。
综上,拥抱玄学不是当代年轻人的解脱之道。谢谢。
大家好。我方认为,拥抱玄学不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解脱之道。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当代年轻人拥抱玄学的契机是什么?是北大每年30.4%的新生厌学,是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北大徐凯文教授提出的空心病现象越来越严重,年轻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精神压力?这些调查显示,当代年轻人被现实所裹挟,他们的存在感获取过分依赖于外部的反馈,从而导致精神空虚或自我主体意识的缺乏。这使他们在面对这个纷繁复杂、压力激增和不确定的时代时产生了无力感。
而拥抱玄学不仅不能解决内在的真正问题,反而会使问题进一步加剧。
首先,我们不得不来看一看当下的玄学生态乱象。这些乱象包括线上占卜先以低价吸引用户,再通过模糊的解读诱导购买信息服务的消费陷阱;深圳鼎亿丰集团通过玄学话术诈骗1320亿元的灰色产业链;上海昆明学院以血光之灾的话术诈骗2000万余元等诸多不胜枚举的案例。年轻人的无力感让无孔不入的资本有了可乘之机,缓解焦虑已经成为了新的商业逻辑,从而促使年轻人的心理内化与状态更加糟糕。资本明白要先提供一个情绪的幻觉,然后再以营销手段逐步将年轻人蚕食裹挟,让他们丧失判断能力,从而更稳定地跌入资本的陷阱之中。当本就被现实所裹挟,精神空虚和主体性缺失的年轻人碰到这样的乱象时,就更会成为被利用的工具,沉浸在虚假的幻想中而不自知,不断堆砌虚假的泡沫,不解决真实的问题,反而可能继续加剧问题。
当然,我们也并不是全然否认玄学的价值和意义。在玄学乱象之外,有些玄学其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认识世界的方式。但是,即便是拥抱这样的玄学,也不能够使我们得到解脱,反而会使我们形成依赖,从而弱化自己的意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实验样本表明,高效率人群更容易重复僵化的仪式行为,过度依赖玄学将削弱问题的解决能力。跨学科视角下AI算命的准确性提升报告显示,基于DII K WP框架,AI算命用户决策依赖度提升64%,23%产生了强迫性行为,主动规划意识下降。
我们在拥抱玄学的同时,也将精神寄托在了玄学之上,这究竟是精神的复古之道,还是精神的解脱之道呢?其实我方四辩就是塔罗师,当占卜的答案并不是求问者所想要的时候,很多求问者往往会加剧心里的压力和焦虑;即便结果是他所想要的,但是在短暂的开心之后,依然会伴随着惴惴不安和将信将疑,正如东南大学周军成的论文中所讲的一样。这终究不能实际地解决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问题,反而会将年轻群体陷入停滞不前、情绪焦虑、情绪代餐的恶性循环中。即使是测出来了,你也未必全信,还是会陷入猜忌和焦虑之中,同时还会使你与真正的解脱之道背道而驰。
而那个真正的解脱之道便是直面自己的内心,直面现实,构建起强大的内心力量来面对这个世界,而不是依靠外界给我们的安慰,使我们自我更加沉稳。
综上,拥抱玄学不是当代年轻人的解脱之道。谢谢。
有请正方四辩质询反方一辩。我先试音,可以听清吗?可以的。
同学你好,我问你,你认为什么是解脱之道?我方认为解脱之道是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解脱,是一种精神的放松。
所以,为什么解脱精神的困境需要解决现实问题呢?因为当代年轻人大多数被现实所裹挟,他们的存在感依赖外部的反馈,他们有很多压力。
打断一下,在你方观点下,你认为有实现精神解脱之道的人吗?你可以举个例子。
有很多实现精神解脱之道的人,比如坚信自己内心力量的人,不用在意客观环境的影响。
请举一个具体的人物例子。
那我给你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陶渊明。我们可以发现他压根没有解决官场的黑暗,所以他回到了田园。你觉得他算一个实现精神解脱之道的人吗?
不算。他离开官场回到田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之道。为什么你方会觉得他不算呢?陶渊明并没有因为离开官场,所以精神就得到解脱。这点你们可以后续论证。
我们也可以构建一个自洽的精神世界,不再焦虑,以此摆脱精神困境,这就是解脱。
我继续问你,有数据显示大概78.81%的年轻人有过算命的经历,你方有什么举证能说明现在大部分年轻人认为拥抱学习可以解脱精神困境,而不是像我方观点那样呢?
我方已经在立论中论证过,年轻人对玄学的依赖会加剧他们内心解决问题的方式。你这边有任何数据可以举证吗?
有的。我方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实验中表明,高效率人群过度依赖玄学,会削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发现,如今大部分年轻人依旧可以通过拥抱玄学来缓解自己的精神焦虑,所以大家也愿意去拥抱玄学。
我继续问你,今天你提到了止痛片的点。如果今天我肚子痛,我想吃止痛片,必须要让止痛片保证我这辈子以后都不会再痛,才叫解决问题吗?不是的,止痛片只是解决当时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以后所有的问题。难道我们止痛了,问题就解决了吗?这是精神解脱吗?所以我问你,是不是一定要保证止痛片让我这辈子不会再痛了,才能叫解决?不是的,我们生病了当然要吃药。
我们发现,没有人会说今天吃了这个止痛片以后,这辈子不会再痛了才叫解脱,而是本身吃了以后,它现在就可以有效解决我当下的痛,所以我们才会认为它在解脱我们。
我问你,在玄学这个点上,大家会愿意去拥抱它,你觉得寄托是零成本的吗?
时间到了,谢谢。
有请正方四辩质询反方一辩。我先试音,可以听清吗?可以的。
同学你好,我问你,你认为什么是解脱之道?我方认为解脱之道是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解脱,是一种精神的放松。
所以,为什么解脱精神的困境需要解决现实问题呢?因为当代年轻人大多数被现实所裹挟,他们的存在感依赖外部的反馈,他们有很多压力。
打断一下,在你方观点下,你认为有实现精神解脱之道的人吗?你可以举个例子。
有很多实现精神解脱之道的人,比如坚信自己内心力量的人,不用在意客观环境的影响。
请举一个具体的人物例子。
那我给你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陶渊明。我们可以发现他压根没有解决官场的黑暗,所以他回到了田园。你觉得他算一个实现精神解脱之道的人吗?
不算。他离开官场回到田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之道。为什么你方会觉得他不算呢?陶渊明并没有因为离开官场,所以精神就得到解脱。这点你们可以后续论证。
我们也可以构建一个自洽的精神世界,不再焦虑,以此摆脱精神困境,这就是解脱。
我继续问你,有数据显示大概78.81%的年轻人有过算命的经历,你方有什么举证能说明现在大部分年轻人认为拥抱学习可以解脱精神困境,而不是像我方观点那样呢?
我方已经在立论中论证过,年轻人对玄学的依赖会加剧他们内心解决问题的方式。你这边有任何数据可以举证吗?
有的。我方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实验中表明,高效率人群过度依赖玄学,会削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发现,如今大部分年轻人依旧可以通过拥抱玄学来缓解自己的精神焦虑,所以大家也愿意去拥抱玄学。
我继续问你,今天你提到了止痛片的点。如果今天我肚子痛,我想吃止痛片,必须要让止痛片保证我这辈子以后都不会再痛,才叫解决问题吗?不是的,止痛片只是解决当时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以后所有的问题。难道我们止痛了,问题就解决了吗?这是精神解脱吗?所以我问你,是不是一定要保证止痛片让我这辈子不会再痛了,才能叫解决?不是的,我们生病了当然要吃药。
我们发现,没有人会说今天吃了这个止痛片以后,这辈子不会再痛了才叫解脱,而是本身吃了以后,它现在就可以有效解决我当下的痛,所以我们才会认为它在解脱我们。
我问你,在玄学这个点上,大家会愿意去拥抱它,你觉得寄托是零成本的吗?
时间到了,谢谢。
可以开始计时了。
首先,我来回应一下正方第一个观点。什么叫过度依赖?我方并非认为只有过度依赖才会出现推弱问题的情况,只是指出人们会不断依赖玄学,进而造成这种现象。
其次,关于您方所说的止痛片问题,我方一直感到好奇。人生病了,难道不应该吃药解决吗?但吃了止痛药就能解决问题吗?吃了止痛药,病因并未消除,疼痛也未真正解决,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这难道不是自欺欺人吗?它对解决现实问题和提供指导毫无作用。我们只有坚信自己的内心力量,不断挖掘向心力,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依靠玄学,就像吃止痛片一样,能解决问题吗?
所以,我方认为,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拥抱、依靠玄学,而是要有自己的内心力量,通过内心力量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时间到。
可以开始计时了。
首先,我来回应一下正方第一个观点。什么叫过度依赖?我方并非认为只有过度依赖才会出现推弱问题的情况,只是指出人们会不断依赖玄学,进而造成这种现象。
其次,关于您方所说的止痛片问题,我方一直感到好奇。人生病了,难道不应该吃药解决吗?但吃了止痛药就能解决问题吗?吃了止痛药,病因并未消除,疼痛也未真正解决,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这难道不是自欺欺人吗?它对解决现实问题和提供指导毫无作用。我们只有坚信自己的内心力量,不断挖掘向心力,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依靠玄学,就像吃止痛片一样,能解决问题吗?
所以,我方认为,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拥抱、依靠玄学,而是要有自己的内心力量,通过内心力量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时间到。
好的,我先梳理几条形式逻辑,切入反方的框架。实际上,反方论证时认为解脱的方式需要解决所有现实问题。但精神解脱本身有两条路径,第一条是解决现实问题,第二条是放下精神的焦虑。
比如颜回,他是孔子的弟子,“回在陋巷,人不知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没有完成孔子所处时代“克己复礼”的追求,但他或许是一个精神非常解脱的人。所以精神解脱本身不一定非要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来达成,也可通过精神上的自洽来实现,这是第一个逻辑上的攻防。
第二件事情,反方认为正方拥抱玄学唯一的问题是会导致过度焦虑。但坦白讲,所有事情过度都会带来坏处,比如吃饭本是好事,但吃太多吃到撑,对健康也有坏处。所以反方若通过过度拥抱玄学带来的坏处来论证拥抱玄学没用,是无法成立的,因为“过度”加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坏事,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反方苛求正方,认为拥抱玄学必须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我好奇,吃饭能解决温饱问题,中午吃完午饭,难道就能保证不会饿死吗?生病要吃药,这次感冒吃了感冒药好了,下次换季就不会感冒了吗?这并不影响感冒药能缓解感冒症状这一事实。所以这三层逻辑,我已阐述完毕。
接下来,正方实际论证了今天拥抱玄学确实给大家带来效果。通过对18 - 35岁共2314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心情的抑郁程度与祈祷次数呈负相关。换言之,这些人在拥抱玄学的过程中,祈祷次数越多,心情的抑郁程度越低。所以正方的第一个论点是,拥抱玄学能给人带来心情上的解脱,让人心情更好,减少焦虑。
第二件事情,我方发现反方认为正方拥抱玄学的伤害来自商业化。但《中国风水机构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在使用风水服务的人群当中,一半以上的人花费在0 - 200元区间。我想说,200元以内的花费在这个层面来说不算多。谢谢。
好的,我先梳理几条形式逻辑,切入反方的框架。实际上,反方论证时认为解脱的方式需要解决所有现实问题。但精神解脱本身有两条路径,第一条是解决现实问题,第二条是放下精神的焦虑。
比如颜回,他是孔子的弟子,“回在陋巷,人不知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没有完成孔子所处时代“克己复礼”的追求,但他或许是一个精神非常解脱的人。所以精神解脱本身不一定非要通过解决现实问题来达成,也可通过精神上的自洽来实现,这是第一个逻辑上的攻防。
第二件事情,反方认为正方拥抱玄学唯一的问题是会导致过度焦虑。但坦白讲,所有事情过度都会带来坏处,比如吃饭本是好事,但吃太多吃到撑,对健康也有坏处。所以反方若通过过度拥抱玄学带来的坏处来论证拥抱玄学没用,是无法成立的,因为“过度”加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坏事,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反方苛求正方,认为拥抱玄学必须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我好奇,吃饭能解决温饱问题,中午吃完午饭,难道就能保证不会饿死吗?生病要吃药,这次感冒吃了感冒药好了,下次换季就不会感冒了吗?这并不影响感冒药能缓解感冒症状这一事实。所以这三层逻辑,我已阐述完毕。
接下来,正方实际论证了今天拥抱玄学确实给大家带来效果。通过对18 - 35岁共2314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心情的抑郁程度与祈祷次数呈负相关。换言之,这些人在拥抱玄学的过程中,祈祷次数越多,心情的抑郁程度越低。所以正方的第一个论点是,拥抱玄学能给人带来心情上的解脱,让人心情更好,减少焦虑。
第二件事情,我方发现反方认为正方拥抱玄学的伤害来自商业化。但《中国风水机构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在使用风水服务的人群当中,一半以上的人花费在0 - 200元区间。我想说,200元以内的花费在这个层面来说不算多。谢谢。
反方三辩:正方二辩徐佳音,可以听到吗?
您好,辩友,我问第一个问题。您方观点是我们要以正常的心态面对问题,这在您方辩词中提到过,对吧?
对,以自洽的心态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比如今天吃饭,原本我非常难受,但吃饭让我开心了,所以吃饭能让我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今天所遇到的困境,那么吃饭是不是我的解脱之道呢?可以是,对吧?所以在您方观点里,任何事情都可以是解脱之道。
第二件事,您方一辩提到“成功了就解脱了”,是吗?如果做一件事情,越做越痛苦、越做越难受,那它就不该是解脱之道。而如果这件事情让我越来越开心,或者说让我有更好的心态,那它就是解脱之道。事实上,只要我喜欢这件事情,我就可以越来越开心,任何事情都可以是不同人的不同解脱之道,您方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还有,您方一辩在立论中提到“成功了就是解脱了”,对不对?不管之前的问题如何理解都没关系,我后面可以给您解释。您方一辩在质询中提到“所有的解脱之道都得成功才能解脱”,对吧?但我方想说,如果把成功的结果当做解脱之道,事实上很多时候无法达成结果时,人是不是会越来越焦虑?
当然不是。比如治病,去医院看病是生病的解脱之道,医院治病追求的不是止痛。打断一下,今天您方说玄学是止痛药,可我方认为我们要找治病的药。如果把止痛当做治病,这件事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我进一步问您,如果成功了就解脱了,没成功我是不是会越来越焦虑?请您理解逻辑攻防再回答。我举个例子,按照您方的说法,去治病,有的医生技术比较差,没给治好病,能反推这个医生就不是治病的解脱之道吗?所以我方强调,我们要治病的药,不要把止痛药当做治病的药,玄学只是止痛,是饮鸩止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件事,还是那个问题,如果成功了就解脱了,我在这条路上始终无法成功,为什么不会越来越焦虑?这个逻辑我问了三次了。去医院治病失败了,也不影响医院是治病的解脱之道。按照您方说的,止痛药和治病本身并不冲突,两条路都可以是解脱之道,没问题。但我方说得很清楚,止痛药和治病药有区别,我们既要止痛,也要找治病的药。
另外,您方提到陶渊明是典型的解脱例子。止痛药解决精神问题,治病药解决现实问题,两条路并行不悖,有一条成功就算解脱。那陶渊明对精神能解脱,情况如何呢?他早年“悠然见南山”,晚年却表示现实问题让他越来越窘迫。您方说他解脱了,可他越来越窘迫,怎么能算解脱呢?您方不能只写“解脱”两个字,要体现他的焦虑。请您结合原文解释一下,他晚年的写实文章中明显写到因为生活窘迫而越来越焦虑,我方问您他怎么就解脱了,请念一下原文。所以我方通过这个例子说明,您方不认可的地方,连相关原文都念不出来。
反方三辩:正方二辩徐佳音,可以听到吗?
您好,辩友,我问第一个问题。您方观点是我们要以正常的心态面对问题,这在您方辩词中提到过,对吧?
对,以自洽的心态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比如今天吃饭,原本我非常难受,但吃饭让我开心了,所以吃饭能让我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今天所遇到的困境,那么吃饭是不是我的解脱之道呢?可以是,对吧?所以在您方观点里,任何事情都可以是解脱之道。
第二件事,您方一辩提到“成功了就解脱了”,是吗?如果做一件事情,越做越痛苦、越做越难受,那它就不该是解脱之道。而如果这件事情让我越来越开心,或者说让我有更好的心态,那它就是解脱之道。事实上,只要我喜欢这件事情,我就可以越来越开心,任何事情都可以是不同人的不同解脱之道,您方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还有,您方一辩在立论中提到“成功了就是解脱了”,对不对?不管之前的问题如何理解都没关系,我后面可以给您解释。您方一辩在质询中提到“所有的解脱之道都得成功才能解脱”,对吧?但我方想说,如果把成功的结果当做解脱之道,事实上很多时候无法达成结果时,人是不是会越来越焦虑?
当然不是。比如治病,去医院看病是生病的解脱之道,医院治病追求的不是止痛。打断一下,今天您方说玄学是止痛药,可我方认为我们要找治病的药。如果把止痛当做治病,这件事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我进一步问您,如果成功了就解脱了,没成功我是不是会越来越焦虑?请您理解逻辑攻防再回答。我举个例子,按照您方的说法,去治病,有的医生技术比较差,没给治好病,能反推这个医生就不是治病的解脱之道吗?所以我方强调,我们要治病的药,不要把止痛药当做治病的药,玄学只是止痛,是饮鸩止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件事,还是那个问题,如果成功了就解脱了,我在这条路上始终无法成功,为什么不会越来越焦虑?这个逻辑我问了三次了。去医院治病失败了,也不影响医院是治病的解脱之道。按照您方说的,止痛药和治病本身并不冲突,两条路都可以是解脱之道,没问题。但我方说得很清楚,止痛药和治病药有区别,我们既要止痛,也要找治病的药。
另外,您方提到陶渊明是典型的解脱例子。止痛药解决精神问题,治病药解决现实问题,两条路并行不悖,有一条成功就算解脱。那陶渊明对精神能解脱,情况如何呢?他早年“悠然见南山”,晚年却表示现实问题让他越来越窘迫。您方说他解脱了,可他越来越窘迫,怎么能算解脱呢?您方不能只写“解脱”两个字,要体现他的焦虑。请您结合原文解释一下,他晚年的写实文章中明显写到因为生活窘迫而越来越焦虑,我方问您他怎么就解脱了,请念一下原文。所以我方通过这个例子说明,您方不认可的地方,连相关原文都念不出来。
好的,我们接下来请正方二辩进行回应。
第一件事,本身正方不需要承担“玄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论证义务。并非说运用玄学之后,考研就可以直接上岗,即便考场交白卷也能被录取,这当然不是正方的论证义务。正方的论证义务是只要让人精神解脱即可,没必要解决现实问题。颜回的例子很清楚,是要让人达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状态,并非说运用玄学之后,马上就能实现克己复礼、天下大同的儒家理想社会。所以反方若不理解颜回这个例子,就不要提及了。
第二件事情,止痛药这个例子我已讲清楚。我进行退步攻防,就算反方证明有其他的解脱之道,也不能否定正方所提出的这条不是解脱之道,因为可以存在很多条解脱之道。所以反方的论证责任是要论证出今天拥抱玄学后,人会越来越痛苦、越来越焦虑。说失败的时候会焦虑,这是自然的,做任何事情失败时心情都不会好。比如考研成功当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但时间到了。谢谢。
好的,我们接下来请正方二辩进行回应。
第一件事,本身正方不需要承担“玄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论证义务。并非说运用玄学之后,考研就可以直接上岗,即便考场交白卷也能被录取,这当然不是正方的论证义务。正方的论证义务是只要让人精神解脱即可,没必要解决现实问题。颜回的例子很清楚,是要让人达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状态,并非说运用玄学之后,马上就能实现克己复礼、天下大同的儒家理想社会。所以反方若不理解颜回这个例子,就不要提及了。
第二件事情,止痛药这个例子我已讲清楚。我进行退步攻防,就算反方证明有其他的解脱之道,也不能否定正方所提出的这条不是解脱之道,因为可以存在很多条解脱之道。所以反方的论证责任是要论证出今天拥抱玄学后,人会越来越痛苦、越来越焦虑。说失败的时候会焦虑,这是自然的,做任何事情失败时心情都不会好。比如考研成功当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但时间到了。谢谢。
第一个问题,对方把精神带来的焦虑和痛苦等同于精神的解脱。止痛药是让痛苦解脱了,但是没有让病解脱,我们今天讨论的就是深层的病因。
第二点,对方拿成功的问题进行讨论。确实,任何事都有失败的可能,但是我们看一下成功率。刚才您方自己说了,81.1%的人都算过命,可是既然这么多的人都算过命,为什么我们现在社会普遍精神焦虑率还这么高,可见算命没有解决问题。同时,我方的数据是77.57%的玄学依赖者对结果半信半疑,陷入答案越模糊,焦虑越深的恶性循环。既然您方说成功,我们谈谈成功率,其成功率很低,所以您方不能证明拥抱玄学可以有效地帮我们成功,这是您方论证缺环和没有尽到论证义务的地方。
第三个问题,您刚才也说了,很多路都可以是我们的解脱之道。就像高考,你可以通过普通高考,可以通过保送,可以通过特招,可以出国留学,但是有一个必经之路,就是你得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么我们精神解脱的必经之路最后一关是什么?就是你自己内心要足够强大,要能够面对世界带来的问题,这一点我相信我们双方能达成共识。拥抱玄学能不能让你的内心强大,我方认为它是背道而驰的。精神解脱的最后一步是内观,而拥抱玄学是让你不停的向外看,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会让人越来越乱,这是我方今天要跟您讨论的一个重点。
当然,说到这儿您可能会问,比如找心理医生、信仰宗教,这不都是在向外求助吗?但请注意,向外求助跟向外看本质也是不同的。恰恰科学的心理咨询和正统的宗教都是鼓励我们内观的。《六祖坛经》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像基督教《圣经》说:“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祸福都由心而发。”同样的,现代的心理学认知疗法也是通过引导患者识别扭曲思维,修正行为模式,强化自我意识。
因此,我们发现玄学是给你很多外部的信息,这里有好的有坏的,并且我方已经证明了玄学骗局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外界的信息就是在凭空增加我们的内心负担,不能够让我们去面对内心真正的问题,所以这是拥抱玄学会让我们离真正的内心力量解脱越来越远的根本原因。
最后,用阳明心学的一句话,“无心即天心,天心即无心”,所以我们的心就是整个宇宙,不必苦苦外求。
非常感谢。
第一个问题,对方把精神带来的焦虑和痛苦等同于精神的解脱。止痛药是让痛苦解脱了,但是没有让病解脱,我们今天讨论的就是深层的病因。
第二点,对方拿成功的问题进行讨论。确实,任何事都有失败的可能,但是我们看一下成功率。刚才您方自己说了,81.1%的人都算过命,可是既然这么多的人都算过命,为什么我们现在社会普遍精神焦虑率还这么高,可见算命没有解决问题。同时,我方的数据是77.57%的玄学依赖者对结果半信半疑,陷入答案越模糊,焦虑越深的恶性循环。既然您方说成功,我们谈谈成功率,其成功率很低,所以您方不能证明拥抱玄学可以有效地帮我们成功,这是您方论证缺环和没有尽到论证义务的地方。
第三个问题,您刚才也说了,很多路都可以是我们的解脱之道。就像高考,你可以通过普通高考,可以通过保送,可以通过特招,可以出国留学,但是有一个必经之路,就是你得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么我们精神解脱的必经之路最后一关是什么?就是你自己内心要足够强大,要能够面对世界带来的问题,这一点我相信我们双方能达成共识。拥抱玄学能不能让你的内心强大,我方认为它是背道而驰的。精神解脱的最后一步是内观,而拥抱玄学是让你不停的向外看,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会让人越来越乱,这是我方今天要跟您讨论的一个重点。
当然,说到这儿您可能会问,比如找心理医生、信仰宗教,这不都是在向外求助吗?但请注意,向外求助跟向外看本质也是不同的。恰恰科学的心理咨询和正统的宗教都是鼓励我们内观的。《六祖坛经》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像基督教《圣经》说:“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祸福都由心而发。”同样的,现代的心理学认知疗法也是通过引导患者识别扭曲思维,修正行为模式,强化自我意识。
因此,我们发现玄学是给你很多外部的信息,这里有好的有坏的,并且我方已经证明了玄学骗局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外界的信息就是在凭空增加我们的内心负担,不能够让我们去面对内心真正的问题,所以这是拥抱玄学会让我们离真正的内心力量解脱越来越远的根本原因。
最后,用阳明心学的一句话,“无心即天心,天心即无心”,所以我们的心就是整个宇宙,不必苦苦外求。
非常感谢。
接下来让正方三辩质询反方二辩。
你认为苏轼算不算一个精神自洽的人?他解决了乌台诗案吗?不用解决外部问题,有内心强大的力量,精神自洽也可以通往解脱之道。
不一定,精神自洽和内心真正的力量是两回事,有可能这种自洽是基于自我欺骗。比如所有人都觉得某件事是错的,但自己觉得没问题,觉得自己挺好,这也达成了自洽。当时官场普遍认为要当上宰职,坐上那个位置才是对的,有没有可能当时的人也觉得苏轼在自我设限?
苏轼内心力量强大,在于他能够从当下的生活中进行判断。对方根本没有做这个区分,哪怕一个人的内心力量足够强大,只要和对方观点不符,一样可能被解释成在欺骗自己。恰恰是对方这样的观念,才让大家现在压力倍增。
你方三辩自己确认,按照我方观点,有一件喜欢的事可以让自己越来越开心,越来越有正确的心态,都可以是解脱之道。那为什么这样不能是解脱之道?这种态度有什么问题?
当然有问题,因为我们把解脱这件事谈得太廉价了。真正的最终终点是内心力量的强大,而我方认为拥抱玄学不能达到这一点。
这种态度本身实际上没有问题,只是你方纠结它到底能不能通往彼岸。问题在于,不是通往失败就不能称之为解脱之道。就像今天要去成都,踏上这条路不一定能到达终点,但不能说这条路就不是通往成都的道路。接下来我跟你聊你方论点。
你方今天告诉我,缓解焦虑成为商业逻辑,这件事导致了学术生态的乱象,这个商业逻辑本身是有问题的,对吗?
不是因为商业骗局会加剧我们的这种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会接收到更多干扰信息,从而无法面对内心。我没有弄明白这个牵强的逻辑关系,商业骗局和商业逻辑本身是绑定的还是解绑的?是解绑的,它们没有必然的关系。现在的问题在于,产品逻辑本身没有问题,只不过存在一些市场乱象。
我方给出举证数据,只有10%的人愿意为所谓风水付费。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市场似乎和他们完全没有关系。我们今天谈的是拥抱玄学的人,那这10%就是我们今天谈到的拥抱玄学的人。不花钱就不能拥抱玄学了吗?不花钱顶多可能是了解玄学,怎么能证明是拥抱呢?我今天在寺庙里周末去当义工,这还不叫拥抱玄学吗?你是否认为宗教和玄学需要做区分?
在我国台湾以及南方很多地区,去寺庙或者道观做义工根本不需要花钱,但在对方看来,这好像也是在被迷惑。对方在做一个很没有意义的定义。
我今天选择通过占卜,本身有没有可能就是在拥抱不确定性呢?我们能不能先达成一个共识,正统宗教算不算拥抱玄学?
不是的,正统宗教不算拥抱玄学。因为如果不做切割,今天的话题的确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玄学比较混乱。我不理解,因为正统宗教的拥抱形式是自信的。
非常感谢,谢谢。
接下来让正方三辩质询反方二辩。
你认为苏轼算不算一个精神自洽的人?他解决了乌台诗案吗?不用解决外部问题,有内心强大的力量,精神自洽也可以通往解脱之道。
不一定,精神自洽和内心真正的力量是两回事,有可能这种自洽是基于自我欺骗。比如所有人都觉得某件事是错的,但自己觉得没问题,觉得自己挺好,这也达成了自洽。当时官场普遍认为要当上宰职,坐上那个位置才是对的,有没有可能当时的人也觉得苏轼在自我设限?
苏轼内心力量强大,在于他能够从当下的生活中进行判断。对方根本没有做这个区分,哪怕一个人的内心力量足够强大,只要和对方观点不符,一样可能被解释成在欺骗自己。恰恰是对方这样的观念,才让大家现在压力倍增。
你方三辩自己确认,按照我方观点,有一件喜欢的事可以让自己越来越开心,越来越有正确的心态,都可以是解脱之道。那为什么这样不能是解脱之道?这种态度有什么问题?
当然有问题,因为我们把解脱这件事谈得太廉价了。真正的最终终点是内心力量的强大,而我方认为拥抱玄学不能达到这一点。
这种态度本身实际上没有问题,只是你方纠结它到底能不能通往彼岸。问题在于,不是通往失败就不能称之为解脱之道。就像今天要去成都,踏上这条路不一定能到达终点,但不能说这条路就不是通往成都的道路。接下来我跟你聊你方论点。
你方今天告诉我,缓解焦虑成为商业逻辑,这件事导致了学术生态的乱象,这个商业逻辑本身是有问题的,对吗?
不是因为商业骗局会加剧我们的这种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会接收到更多干扰信息,从而无法面对内心。我没有弄明白这个牵强的逻辑关系,商业骗局和商业逻辑本身是绑定的还是解绑的?是解绑的,它们没有必然的关系。现在的问题在于,产品逻辑本身没有问题,只不过存在一些市场乱象。
我方给出举证数据,只有10%的人愿意为所谓风水付费。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市场似乎和他们完全没有关系。我们今天谈的是拥抱玄学的人,那这10%就是我们今天谈到的拥抱玄学的人。不花钱就不能拥抱玄学了吗?不花钱顶多可能是了解玄学,怎么能证明是拥抱呢?我今天在寺庙里周末去当义工,这还不叫拥抱玄学吗?你是否认为宗教和玄学需要做区分?
在我国台湾以及南方很多地区,去寺庙或者道观做义工根本不需要花钱,但在对方看来,这好像也是在被迷惑。对方在做一个很没有意义的定义。
我今天选择通过占卜,本身有没有可能就是在拥抱不确定性呢?我们能不能先达成一个共识,正统宗教算不算拥抱玄学?
不是的,正统宗教不算拥抱玄学。因为如果不做切割,今天的话题的确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玄学比较混乱。我不理解,因为正统宗教的拥抱形式是自信的。
非常感谢,谢谢。
遇到一些突发事故,现在开始计时。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刚才关于政府宗教跟玄学不是一回事的问题。我们今天谈论的玄学一定是在当下语境当中新出现的,像塔罗牌等,甚至短发杨皓越。而宗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这里有一个语境问题。如果我们不把这个概念搞清楚,把传统的宗教也含进来,很显然,正方就在用这个东西试图美化宗教和玄学的作用。
第二点,您方不看概率,77.5%的人认为不行,同时也不说成功率到底有多高。您方不看概率问题,只要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通过它解脱了,就是解脱之道。那么这个世界上有人通过自杀解脱精神痛苦,所以自杀也是精神解脱之道吗?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不是精神解脱之道呢?您方在抬高这个问题,有些人也许睡了一觉就解脱了,所以睡觉也是精神解脱之道,散步也是精神解脱之道,这有什么意义?谢谢。
遇到一些突发事故,现在开始计时。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刚才关于政府宗教跟玄学不是一回事的问题。我们今天谈论的玄学一定是在当下语境当中新出现的,像塔罗牌等,甚至短发杨皓越。而宗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这里有一个语境问题。如果我们不把这个概念搞清楚,把传统的宗教也含进来,很显然,正方就在用这个东西试图美化宗教和玄学的作用。
第二点,您方不看概率,77.5%的人认为不行,同时也不说成功率到底有多高。您方不看概率问题,只要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通过它解脱了,就是解脱之道。那么这个世界上有人通过自杀解脱精神痛苦,所以自杀也是精神解脱之道吗?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不是精神解脱之道呢?您方在抬高这个问题,有些人也许睡了一觉就解脱了,所以睡觉也是精神解脱之道,散步也是精神解脱之道,这有什么意义?谢谢。
石佳音可以听到吗?可以。那我觉得后面就不用再试音了,大家如果听不到可以互相提醒,节省时间。接下来我直接说几个问题并一一回应。
第一,对方表示相信玄学、拥抱玄学能给自己一条指引,能带来短暂的精神慰藉,认为以这种拥抱玄学的心态可以让我们以正常的心态面对问题。但我方认为,它虽能带来短时间的慰藉,却无法根本解决问题,这是止痛药和治病药的区别。我方说拥抱玄学是饮鸩止渴,是因为今天把它当作一次试用的药方,以后再用不一定有用。所以把一次尝试当作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第二,我相信大家都有过当情感大师或被别人当作情感倾诉对象的经历。朋友来安慰、提供方法时,我们内心会获得很多安慰,这毋庸置疑,因为朋友给予了心理慰藉。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在朋友安慰或提供方法后,无法真正释怀。人们真正释怀的时候,是自己真正想明白,面对恋情或问题,自己看明白了,内心对这件事情释怀了,才是真正在这个问题上解脱了。所以,很多向外求的方法只能得到短暂的精神慰藉,而向内求,依靠个人内心价值的支撑和内心力量的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病根的方案。
第三,对方以陶渊明为例,我方认为陶渊明并非如此。陶渊明早年呈现出脱离官场、怡然自得的形象,但晚年非常穷困,他说“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意思是自己很穷,没办法,只能被迫出门。从这件事能看到他的窘迫和焦虑,当他遇到现实困境时,确实变得越来越焦虑。所以,如果按照对方功利主义和济世主义的态度,认为成功是解脱,那么当一个人遇到现实困境时,玄学无法解决焦虑,在对方看来,玄学就不是解脱了。
第四,对方把玄学当作一种外用方法,认为玄学有一定道理。我方指出市场乱象,是因为发现很多人在对方那套看似有用或有价值的玄学体系下,利用它招摇撞骗,确实有人受到了这样外部信息的干扰,这就是我方所说的信号干扰。在这道辩题中,全信和不信玄学的人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半信半疑的人,也就是那些抱着“万一呢,说不定有用”想法的人。因为这些信号不断干扰他们,如果有用,他们会想下次是否继续用;如果没用,他们会想是不是方法不对,无形之中加重了这部分人的负担。所以,拥抱玄学在增加信号和信息的同时,会对人造成影响。
我方认为,很多人产生焦虑是因为受到外部价值体系的裹挟。很多人觉得压力大,认为外部对自己是否成功有定义,所以自己没有成功就压力很大。但我方认为,如果年轻人拥有一套自己的个人内心价值评判体系,就可以不受外界裹挟。因此,个人内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远远大于向外求,向内求远比向外求有用。
谢谢!
石佳音可以听到吗?可以。那我觉得后面就不用再试音了,大家如果听不到可以互相提醒,节省时间。接下来我直接说几个问题并一一回应。
第一,对方表示相信玄学、拥抱玄学能给自己一条指引,能带来短暂的精神慰藉,认为以这种拥抱玄学的心态可以让我们以正常的心态面对问题。但我方认为,它虽能带来短时间的慰藉,却无法根本解决问题,这是止痛药和治病药的区别。我方说拥抱玄学是饮鸩止渴,是因为今天把它当作一次试用的药方,以后再用不一定有用。所以把一次尝试当作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第二,我相信大家都有过当情感大师或被别人当作情感倾诉对象的经历。朋友来安慰、提供方法时,我们内心会获得很多安慰,这毋庸置疑,因为朋友给予了心理慰藉。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在朋友安慰或提供方法后,无法真正释怀。人们真正释怀的时候,是自己真正想明白,面对恋情或问题,自己看明白了,内心对这件事情释怀了,才是真正在这个问题上解脱了。所以,很多向外求的方法只能得到短暂的精神慰藉,而向内求,依靠个人内心价值的支撑和内心力量的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病根的方案。
第三,对方以陶渊明为例,我方认为陶渊明并非如此。陶渊明早年呈现出脱离官场、怡然自得的形象,但晚年非常穷困,他说“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意思是自己很穷,没办法,只能被迫出门。从这件事能看到他的窘迫和焦虑,当他遇到现实困境时,确实变得越来越焦虑。所以,如果按照对方功利主义和济世主义的态度,认为成功是解脱,那么当一个人遇到现实困境时,玄学无法解决焦虑,在对方看来,玄学就不是解脱了。
第四,对方把玄学当作一种外用方法,认为玄学有一定道理。我方指出市场乱象,是因为发现很多人在对方那套看似有用或有价值的玄学体系下,利用它招摇撞骗,确实有人受到了这样外部信息的干扰,这就是我方所说的信号干扰。在这道辩题中,全信和不信玄学的人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半信半疑的人,也就是那些抱着“万一呢,说不定有用”想法的人。因为这些信号不断干扰他们,如果有用,他们会想下次是否继续用;如果没用,他们会想是不是方法不对,无形之中加重了这部分人的负担。所以,拥抱玄学在增加信号和信息的同时,会对人造成影响。
我方认为,很多人产生焦虑是因为受到外部价值体系的裹挟。很多人觉得压力大,认为外部对自己是否成功有定义,所以自己没有成功就压力很大。但我方认为,如果年轻人拥有一套自己的个人内心价值评判体系,就可以不受外界裹挟。因此,个人内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远远大于向外求,向内求远比向外求有用。
谢谢!
首先,我们确认第一件事,我们已经和对方达成共识。精神解构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自己内心强大的精神支撑下完成,第二种是去解决相关问题,这两者都是精神解构的有效路径。
第二件事,对方今天幻想拥抱玄学能解决一切心事,但只要我们去探寻,世界上似乎并没有任何一条这样的精神解构路径,而对方也无法给出。
实际上,选择拥抱玄学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就像我前阵子得了水痘,医生开了能治愈水痘病毒的抗病毒药,但吃完后还是提醒我要注意提高免疫力,因为下次还有可能复发。所以,不能说今天拥抱了一次玄学,以后一辈子就再也不会有心理问题了,这是对方强加给我方的认证义务。
接下来,我们聊聊对方所举的陶渊明的例子。其一,对方在文化语境上违背了大众常识。陶渊明往往被大家认为是精神解构的代表人物,但对方所举的例子,比如那首诗中写肚子饿要出门找朋友吃饭,这很难说是精神困境,难道肚子饿能归为精神困境吗?这是对方适用场景不当。其二,对方在断章取义,这首诗后面还提到“平心心之观言咏遂赋诗”,意思是跟朋友见面很开心所以写了这首诗。肚子饿了去找朋友吃饭,这显然不能称之为精神困境。由此可见,哪怕没有解决现实问题,像陶渊明这样的人依然可以怡然自得、精神愉悦,我们还有苏轼等更多这样的例子,而对方在质询过程中完全不敢回应。
然后,我们谈谈对方对于拥抱玄学的观点。对方不能明确指出正统的宗教是什么,反而认为那些半信半疑的人才是所谓的“拥抱玄学”,这一点让人很奇怪。就像“汽车”这个词已经存在200多年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一定要结合现在的语言,那难道油车不算汽车,电车也不算汽车吗?对方这种推理的逻辑本身就存在问题。从普遍认知来讲,大家对于玄学的理解是有一定范畴的,这也是我方所阐述的正常人思考这个命题时的关注点。
最后,我们来谈谈半信半疑与正统宗教的问题。对方认为大家拥抱玄学是一种解脱,但实际上这反而是在滥用玄学,这是最奇怪的地方。而且,对于玄学本身的生态乱象,我方也进行了举证,只有10%的人在花钱看玄学,另外90%的人对于玄学的态度并非像对方所想的那样,部分情况根本不可取。
从对方所谓的方法来看,对方说一个人睡觉之后心情会很好、很开心,没有精神压力了,但这有什么意义呢?对方一边鼓励年轻人要有自己的价值,另一边却提出这样的观点,坦白讲,对方已经突破了底线,其价值观点自相矛盾。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人能做到健康地吃一日三餐,每天晚上睡够8个小时呢?正常医学建议9 - 10点睡觉,可现在能天天12点前睡觉的人又有几个呢?在大多数人精神抑郁、身体吃不好睡不饱的情况下,为何不能使用精神解脱之道呢?正是对方这种来自外界的规训,才造就了所谓的“空心病”和“空训”。
首先,我们确认第一件事,我们已经和对方达成共识。精神解构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自己内心强大的精神支撑下完成,第二种是去解决相关问题,这两者都是精神解构的有效路径。
第二件事,对方今天幻想拥抱玄学能解决一切心事,但只要我们去探寻,世界上似乎并没有任何一条这样的精神解构路径,而对方也无法给出。
实际上,选择拥抱玄学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就像我前阵子得了水痘,医生开了能治愈水痘病毒的抗病毒药,但吃完后还是提醒我要注意提高免疫力,因为下次还有可能复发。所以,不能说今天拥抱了一次玄学,以后一辈子就再也不会有心理问题了,这是对方强加给我方的认证义务。
接下来,我们聊聊对方所举的陶渊明的例子。其一,对方在文化语境上违背了大众常识。陶渊明往往被大家认为是精神解构的代表人物,但对方所举的例子,比如那首诗中写肚子饿要出门找朋友吃饭,这很难说是精神困境,难道肚子饿能归为精神困境吗?这是对方适用场景不当。其二,对方在断章取义,这首诗后面还提到“平心心之观言咏遂赋诗”,意思是跟朋友见面很开心所以写了这首诗。肚子饿了去找朋友吃饭,这显然不能称之为精神困境。由此可见,哪怕没有解决现实问题,像陶渊明这样的人依然可以怡然自得、精神愉悦,我们还有苏轼等更多这样的例子,而对方在质询过程中完全不敢回应。
然后,我们谈谈对方对于拥抱玄学的观点。对方不能明确指出正统的宗教是什么,反而认为那些半信半疑的人才是所谓的“拥抱玄学”,这一点让人很奇怪。就像“汽车”这个词已经存在200多年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一定要结合现在的语言,那难道油车不算汽车,电车也不算汽车吗?对方这种推理的逻辑本身就存在问题。从普遍认知来讲,大家对于玄学的理解是有一定范畴的,这也是我方所阐述的正常人思考这个命题时的关注点。
最后,我们来谈谈半信半疑与正统宗教的问题。对方认为大家拥抱玄学是一种解脱,但实际上这反而是在滥用玄学,这是最奇怪的地方。而且,对于玄学本身的生态乱象,我方也进行了举证,只有10%的人在花钱看玄学,另外90%的人对于玄学的态度并非像对方所想的那样,部分情况根本不可取。
从对方所谓的方法来看,对方说一个人睡觉之后心情会很好、很开心,没有精神压力了,但这有什么意义呢?对方一边鼓励年轻人要有自己的价值,另一边却提出这样的观点,坦白讲,对方已经突破了底线,其价值观点自相矛盾。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人能做到健康地吃一日三餐,每天晚上睡够8个小时呢?正常医学建议9 - 10点睡觉,可现在能天天12点前睡觉的人又有几个呢?在大多数人精神抑郁、身体吃不好睡不饱的情况下,为何不能使用精神解脱之道呢?正是对方这种来自外界的规训,才造就了所谓的“空心病”和“空训”。
谢谢,我们接下来进行自由辩论环节,有请正方先开始。
我问一下同学,我刚才提到只有10%的人会在玄学中花费,在当下,究竟是花费不多,还是大家大把大把地花钱呢?首先,外界资本裹挟是常态,您认为真正帮大家解决问题的高僧大德多,还是想借此挣钱的人多?我们认为是资本在其中作祟,大家是否花钱取决于自身想法。所以,我若心存善念,便没必要在这上面花钱。
也就是说,您刚才论证的是不花钱的问题。关于拥抱玄学这件事,暂且搁置。第二个重要的点,您方一直把解脱说得门槛很低。请问,您方是否认为解脱这件事的门槛非常低?我方认为,解脱既可以是精神心灵上的解脱,也可以是现实层面的解脱。在当下大家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为何不能通过拥抱玄学缓解心灵压力、摆脱精神困境,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可以是一种精神解脱之道。就用您刚才举的例子,水痘治愈后可能复发,您如何证明从水痘中彻底解脱了呢?只能证明从当下的痛苦中暂时解脱。我很好奇,如果每次服用药物都能解决问题,为何不能将其视为解脱的方式呢?您能否给出一条能永远解决人生所有烦恼的道路?
说到这儿,我们来明确一下定义。解脱是一个佛教价值观,从陈红斌老师的论文《传统佛教价值观对于解脱的追求》中可以看到,其本质上是一种终极关怀。所以,对方要明白,解脱的门槛确实很高。就像早睡早起,有几个年轻人能做到,又有几个年轻人能做到解脱呢?您觉得解脱在当今社会很廉价吗?同学,您方一会儿聊传统宗教,一会儿又跳过,对自己有利的地方就拿传统宗教来说,不利的地方就抛开,这种态度实在双标。我方讨论的解脱定义源自传统宗教,必须明确这个定义,而不是讨论拥抱玄学是否属于玄学的问题。所以,您方是否要回应一下,在您方看来,解脱是不是很简单、很廉价,吃顿饭、散散步就算解脱?
这个辩题是“拥抱玄学是否是精神解脱之道”,您在讨论拥抱玄学的时候不聊传统宗教,讨论解脱之道的时候又不聊传统宗教,不觉得自相矛盾吗?有人通过散步能缓解精神压力,为什么散步不能是解脱之道呢?吃饭也可以是解脱之道,如果能找到自己真心热爱,且能让人越来越开心、心态越来越正确、充满新力量的道路,都可以视为解脱之道。而不是像您方那样,给现在的年轻人设定一个必须达到宗教水平的解脱标准,这种解脱之道没有实际意义。
按照您方的逻辑,吃饭、喝水、深呼吸都能缓解压力,都是解脱之道,那么如果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解脱之道,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解脱之道,这个话题也就没必要讨论了。所以,对方现在的问题很明显,把解脱说得很容易,把玄学捧得很高,这是为了您方的利益刻意曲解现实问题。
我先说到这里。我方观点是,任何事都有可能成为解脱之道,但并非所有事都是终极解脱之道。我们鼓励大家找到自己热爱的、能让人越来越开心、心态越来越正确、有勇气拥抱未来不确定性的道路,这就是大家的解脱之道,我认为这没有问题。
正方现在只是证明了拥抱玄学可能是解脱之道,却不看比例、不看成功率,实际上只是证明了一种可能性。如果您方要给我方施加这样的论证义务,那请您找出一条百分百能实现解脱的道路,您能给出吗?我方想说的是,在您方的话语体系下,既然所有事情都可以是解脱之道,那这种讨论就没有意义。您方实际上论证的是年轻人要找寻自己的解脱之道,这和您方的持方有必然联系吗?
第二件事,我想问,如果一件事只是表面上解决了精神慰藉,而自己深知没有释怀,这算解脱吗?我方的价值倡导是,年轻人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要有自己追求的东西。我方认为,玄学也可以是让人越来越开心、心态越来越正确的事,如果您觉得是,就去做,这有什么问题呢?您方的问题在于,如果所有事情都可以是解脱之道,那您方的论证不就是年轻人要找寻自己的解脱之道吗?但问题是,在这种方法并不普适的情况下,您方无法论证您方的观点。
我方继续问,如果一件事只带来了慰藉,而没有让人释怀和解脱,在您方看来这也是解脱之道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具有普适性?您方从未证明。我方想说,如果鼓励大家去做一件喜欢的事,哪怕这件事在他人看来很平常、门槛不高,但它真的能让人摆脱困境,我们就愿意将其视为解脱之道。这件事为什么不具有普适性?为什么不值得去做?您方有根本性的反驳吗?
为什么您方要证明当下年轻人拥抱玄学是喜欢做的事呢?您方的逻辑存在问题,既不敢回应我方观点,又要跟我聊现实。我要告诉您,77%的年轻人在寺庙上香拜佛时,都切实缓解了心神,觉得生活态度越来越积极,这有什么问题呢?去烧香拜佛就一定证明喜欢且肝脑涂地吗?不一定,也许只是去看看、猎奇或随大流,您如何证明喜欢呢?
您方一直在拉高门槛,却根本没有涉及关键问题,要看这件事是否让您越来越开心、是否让您摆脱困境。这是我方一直通过逻辑、论证和举证阐述的观点,而您方只是空口质疑,笃定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找到解脱之道,笃定大家必须受某种价值观支配,这才是我方认为这个世界最可怕的地方。
恰恰是您方一直在矮化解脱这件事。刚才您问我方解脱的道路,我方已经给出,就是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足以面对这个世界,但您方却视而不见。那么,拥抱玄学如何能够增强内心力量,您方的论证在哪里?按照您方对我方的苛责,您说增强了一些力量就达到解脱,那成功率是多少,您方却从不提及。
接下来是反方发言。我们今天要向大家证明,真正的精神解脱之道是增强内心的力量,有足够的力量抵御这个世界,释怀、看开、无所谓,这是必经之路。而拥抱玄学是否是解脱之道,对方一直说可能是,但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据和比例支撑。如果不看成功率,这就是流氓逻辑。确实有人通过散步、吃饭、深呼吸、发呆能增强内心力量,但能说这些都是解脱之道吗?
时间到,感谢。
谢谢,我们接下来进行自由辩论环节,有请正方先开始。
我问一下同学,我刚才提到只有10%的人会在玄学中花费,在当下,究竟是花费不多,还是大家大把大把地花钱呢?首先,外界资本裹挟是常态,您认为真正帮大家解决问题的高僧大德多,还是想借此挣钱的人多?我们认为是资本在其中作祟,大家是否花钱取决于自身想法。所以,我若心存善念,便没必要在这上面花钱。
也就是说,您刚才论证的是不花钱的问题。关于拥抱玄学这件事,暂且搁置。第二个重要的点,您方一直把解脱说得门槛很低。请问,您方是否认为解脱这件事的门槛非常低?我方认为,解脱既可以是精神心灵上的解脱,也可以是现实层面的解脱。在当下大家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为何不能通过拥抱玄学缓解心灵压力、摆脱精神困境,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可以是一种精神解脱之道。就用您刚才举的例子,水痘治愈后可能复发,您如何证明从水痘中彻底解脱了呢?只能证明从当下的痛苦中暂时解脱。我很好奇,如果每次服用药物都能解决问题,为何不能将其视为解脱的方式呢?您能否给出一条能永远解决人生所有烦恼的道路?
说到这儿,我们来明确一下定义。解脱是一个佛教价值观,从陈红斌老师的论文《传统佛教价值观对于解脱的追求》中可以看到,其本质上是一种终极关怀。所以,对方要明白,解脱的门槛确实很高。就像早睡早起,有几个年轻人能做到,又有几个年轻人能做到解脱呢?您觉得解脱在当今社会很廉价吗?同学,您方一会儿聊传统宗教,一会儿又跳过,对自己有利的地方就拿传统宗教来说,不利的地方就抛开,这种态度实在双标。我方讨论的解脱定义源自传统宗教,必须明确这个定义,而不是讨论拥抱玄学是否属于玄学的问题。所以,您方是否要回应一下,在您方看来,解脱是不是很简单、很廉价,吃顿饭、散散步就算解脱?
这个辩题是“拥抱玄学是否是精神解脱之道”,您在讨论拥抱玄学的时候不聊传统宗教,讨论解脱之道的时候又不聊传统宗教,不觉得自相矛盾吗?有人通过散步能缓解精神压力,为什么散步不能是解脱之道呢?吃饭也可以是解脱之道,如果能找到自己真心热爱,且能让人越来越开心、心态越来越正确、充满新力量的道路,都可以视为解脱之道。而不是像您方那样,给现在的年轻人设定一个必须达到宗教水平的解脱标准,这种解脱之道没有实际意义。
按照您方的逻辑,吃饭、喝水、深呼吸都能缓解压力,都是解脱之道,那么如果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解脱之道,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解脱之道,这个话题也就没必要讨论了。所以,对方现在的问题很明显,把解脱说得很容易,把玄学捧得很高,这是为了您方的利益刻意曲解现实问题。
我先说到这里。我方观点是,任何事都有可能成为解脱之道,但并非所有事都是终极解脱之道。我们鼓励大家找到自己热爱的、能让人越来越开心、心态越来越正确、有勇气拥抱未来不确定性的道路,这就是大家的解脱之道,我认为这没有问题。
正方现在只是证明了拥抱玄学可能是解脱之道,却不看比例、不看成功率,实际上只是证明了一种可能性。如果您方要给我方施加这样的论证义务,那请您找出一条百分百能实现解脱的道路,您能给出吗?我方想说的是,在您方的话语体系下,既然所有事情都可以是解脱之道,那这种讨论就没有意义。您方实际上论证的是年轻人要找寻自己的解脱之道,这和您方的持方有必然联系吗?
第二件事,我想问,如果一件事只是表面上解决了精神慰藉,而自己深知没有释怀,这算解脱吗?我方的价值倡导是,年轻人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要有自己追求的东西。我方认为,玄学也可以是让人越来越开心、心态越来越正确的事,如果您觉得是,就去做,这有什么问题呢?您方的问题在于,如果所有事情都可以是解脱之道,那您方的论证不就是年轻人要找寻自己的解脱之道吗?但问题是,在这种方法并不普适的情况下,您方无法论证您方的观点。
我方继续问,如果一件事只带来了慰藉,而没有让人释怀和解脱,在您方看来这也是解脱之道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具有普适性?您方从未证明。我方想说,如果鼓励大家去做一件喜欢的事,哪怕这件事在他人看来很平常、门槛不高,但它真的能让人摆脱困境,我们就愿意将其视为解脱之道。这件事为什么不具有普适性?为什么不值得去做?您方有根本性的反驳吗?
为什么您方要证明当下年轻人拥抱玄学是喜欢做的事呢?您方的逻辑存在问题,既不敢回应我方观点,又要跟我聊现实。我要告诉您,77%的年轻人在寺庙上香拜佛时,都切实缓解了心神,觉得生活态度越来越积极,这有什么问题呢?去烧香拜佛就一定证明喜欢且肝脑涂地吗?不一定,也许只是去看看、猎奇或随大流,您如何证明喜欢呢?
您方一直在拉高门槛,却根本没有涉及关键问题,要看这件事是否让您越来越开心、是否让您摆脱困境。这是我方一直通过逻辑、论证和举证阐述的观点,而您方只是空口质疑,笃定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找到解脱之道,笃定大家必须受某种价值观支配,这才是我方认为这个世界最可怕的地方。
恰恰是您方一直在矮化解脱这件事。刚才您问我方解脱的道路,我方已经给出,就是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足以面对这个世界,但您方却视而不见。那么,拥抱玄学如何能够增强内心力量,您方的论证在哪里?按照您方对我方的苛责,您说增强了一些力量就达到解脱,那成功率是多少,您方却从不提及。
接下来是反方发言。我们今天要向大家证明,真正的精神解脱之道是增强内心的力量,有足够的力量抵御这个世界,释怀、看开、无所谓,这是必经之路。而拥抱玄学是否是解脱之道,对方一直说可能是,但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据和比例支撑。如果不看成功率,这就是流氓逻辑。确实有人通过散步、吃饭、深呼吸、发呆能增强内心力量,但能说这些都是解脱之道吗?
时间到,感谢。
接下来是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对方辩友发言其实一直在美化和抬高学习。还有我之前提到的止痛药的观点,我所论证的是相关环节和问题,而您却一直在问吃了真药是否真的一劳永逸。
今天我们讨论的既不是应试的利弊,也不是所谓的心态话语,更多的是当代年轻人在精神荒原上跌跌撞撞的身影。我是卡罗斯,我见过很多相信玄学的年轻人,有人花费几百元做仪式,有人想用高价购买水晶手串、水晶摆件来转运,有人会把事业和恋爱的决策权交给塔罗牌,有人在求问时跟我说:“老师,您的建议我一定会天天做,好好做。”
通过玄学指引并非坏事,但问题在于,玄学实际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人把辅助措施当作目标和终点,借助玄学,把一切都寄托给外界力量,而不向内探寻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玄学能够给人带来指引,可很多年轻人并不真正了解玄学,这种指引变成了依赖,让探索沦为了逃避。那些本该向上向内生长的勇气,在因疑惑和不满意而反复占卜的过程中消磨殆尽。
对方辩友,玄学像药方吗?我们看到的是年轻人把止痛药当作一日三餐。我们曾经也认为玄学是摆渡船,可您方拥抱玄学的观点是否像刻舟求剑?社会需求的火焰会引来逐利的飞蛾,不妨看看市井现象,像某APP年营业收入超20亿的荒诞情形还不够刺眼吗?资本早已把玄学包装成精神止痛片,星座博主用话术制造焦虑再贩卖转运符,命理大师用前世因果和命理话术故弄玄虚,这不再是摆渡船,而是披着玄学面纱的捕兽夹。
我方从不否认周易等玄学术体系里蕴含的生命体系,也不否认西方塔罗牌里每张牌面都是通往内心的镜子。这些古老的玄学智慧,本应是火柴的火种,是点亮内心光明的碎石,但太多人,包括迷茫的年轻人,把这样的火柴、碎石当作了熊熊燃烧的篝火,把占卜结果当作了人生的剧本。
各位,当你们自以为在拥抱玄学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你们拥抱的究竟是古老的智慧,还是用大数据推送的信息?是禅宗那样因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顿悟,还是社交平台用算法精心投喂的焦虑?有人因为一句“正缘未到”而放弃经营现有的关系,有人因为“命格带煞”在事业上突然退缩。可真正的解脱之道,从来不是用玄学编织的安全网接住下坠的灵魂,而是教会他们如何长出属于自己的翅膀。
真正的解脱不在于你求到的签、算到的卦,而在于你放下心结、放下卦象审视自己的生活心理;也不在星座运势的神秘预言中,而在你撕掉“水逆”标记,继续努力的行动上。就像昨天求了姻缘签的年轻人终要明白,改变命运的不是庙里的香灰,而是膝盖沾染的尘土。就像求问者问完“他还爱我吗”之后,意识到我们应该先好好爱自己。
当年轻人停止用星盘解释命运,开始用行动重建生活,这才是玄学作为指引和辅助该有的样子。它不是让你跪着祈求天降的甘霖,而是站起来举起属于自己的火把。向外张望的人都在梦里,而向内审视的人才能觉醒。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是一名塔罗师,每副塔罗牌中的第一张,大阿尔卡纳不是代表圆满的“世界”,也不是“力量”牌,也不是代表胜利的“战车”,而是悬崖边扛着包袱手持白玫瑰的“愚者”牌。愚者不惧未知的前途,他愿意大胆地迈出第一步,这也正是在告诉每一位拥抱玄学的年轻人,真正的解脱始于放下对答案的执念,拥抱生命本身的流动与未知。
最后,用惠特曼的《自我之歌》送给各位:“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谢谢!
好的,非常感谢。
接下来是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对方辩友发言其实一直在美化和抬高学习。还有我之前提到的止痛药的观点,我所论证的是相关环节和问题,而您却一直在问吃了真药是否真的一劳永逸。
今天我们讨论的既不是应试的利弊,也不是所谓的心态话语,更多的是当代年轻人在精神荒原上跌跌撞撞的身影。我是卡罗斯,我见过很多相信玄学的年轻人,有人花费几百元做仪式,有人想用高价购买水晶手串、水晶摆件来转运,有人会把事业和恋爱的决策权交给塔罗牌,有人在求问时跟我说:“老师,您的建议我一定会天天做,好好做。”
通过玄学指引并非坏事,但问题在于,玄学实际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人把辅助措施当作目标和终点,借助玄学,把一切都寄托给外界力量,而不向内探寻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玄学能够给人带来指引,可很多年轻人并不真正了解玄学,这种指引变成了依赖,让探索沦为了逃避。那些本该向上向内生长的勇气,在因疑惑和不满意而反复占卜的过程中消磨殆尽。
对方辩友,玄学像药方吗?我们看到的是年轻人把止痛药当作一日三餐。我们曾经也认为玄学是摆渡船,可您方拥抱玄学的观点是否像刻舟求剑?社会需求的火焰会引来逐利的飞蛾,不妨看看市井现象,像某APP年营业收入超20亿的荒诞情形还不够刺眼吗?资本早已把玄学包装成精神止痛片,星座博主用话术制造焦虑再贩卖转运符,命理大师用前世因果和命理话术故弄玄虚,这不再是摆渡船,而是披着玄学面纱的捕兽夹。
我方从不否认周易等玄学术体系里蕴含的生命体系,也不否认西方塔罗牌里每张牌面都是通往内心的镜子。这些古老的玄学智慧,本应是火柴的火种,是点亮内心光明的碎石,但太多人,包括迷茫的年轻人,把这样的火柴、碎石当作了熊熊燃烧的篝火,把占卜结果当作了人生的剧本。
各位,当你们自以为在拥抱玄学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你们拥抱的究竟是古老的智慧,还是用大数据推送的信息?是禅宗那样因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顿悟,还是社交平台用算法精心投喂的焦虑?有人因为一句“正缘未到”而放弃经营现有的关系,有人因为“命格带煞”在事业上突然退缩。可真正的解脱之道,从来不是用玄学编织的安全网接住下坠的灵魂,而是教会他们如何长出属于自己的翅膀。
真正的解脱不在于你求到的签、算到的卦,而在于你放下心结、放下卦象审视自己的生活心理;也不在星座运势的神秘预言中,而在你撕掉“水逆”标记,继续努力的行动上。就像昨天求了姻缘签的年轻人终要明白,改变命运的不是庙里的香灰,而是膝盖沾染的尘土。就像求问者问完“他还爱我吗”之后,意识到我们应该先好好爱自己。
当年轻人停止用星盘解释命运,开始用行动重建生活,这才是玄学作为指引和辅助该有的样子。它不是让你跪着祈求天降的甘霖,而是站起来举起属于自己的火把。向外张望的人都在梦里,而向内审视的人才能觉醒。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是一名塔罗师,每副塔罗牌中的第一张,大阿尔卡纳不是代表圆满的“世界”,也不是“力量”牌,也不是代表胜利的“战车”,而是悬崖边扛着包袱手持白玫瑰的“愚者”牌。愚者不惧未知的前途,他愿意大胆地迈出第一步,这也正是在告诉每一位拥抱玄学的年轻人,真正的解脱始于放下对答案的执念,拥抱生命本身的流动与未知。
最后,用惠特曼的《自我之歌》送给各位:“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谢谢!
好的,非常感谢。
谢谢主席。
我们发现,反方恰恰是把解脱之道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他们告诉所有人,必须根除问题,才算是找到了自己的解脱之道。但这恰恰反映出当代年轻人的现状——他们有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反方的态度是不断苛责现在的年轻人,要求他们不断向内求,然而在反方的语境下,解脱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
而正方的态度是,要去拥抱玄学。玄学告诉我们,不是自己做得不够,也不是自己不够好。如今的社会已经高度理性化,当代年轻人真的会像反方所说的那样,指望一炷香就能解决问题,给自己的未来带来巨大变化吗?并非如此。大家只是想在压力巨大的环境下,给自己的心灵做一个放松和按摩,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当找不到别人开导自己,或者无法自我开导时,拥抱玄学能够缓解内心的焦虑,让人觉得事情也许就这样过去了。玄学不需要经过论证,不像找人说服自己还需要掰扯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很难说清楚,而且说服时还会产生对抗。玄学直接告诉人们“吃好签,会一帆风顺”,人们便心安了,会更勇敢地去做事情、走出去;如果是坏签,它会让人谨慎,比如去祈福,事情就算过去了,人也就可以安心前行。既然玄学能带来解脱,为何不值得去尝试呢?
清华脑科学博士王红刚讲过,玄学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我们无法接受一件事没有解释、没有答案,玄学带来的因果关系很容易形成一种逻辑闭环,即便这件事情暂时没有科学依据,人们的心中也能得到满足感,会感到坦然。
同样,恒大的中文硕士席瑞在面对四个档次的香火时,选择了99块钱最便宜的常规祈福香,仅仅是因为“心诚则灵”四个字。这表明,即使市场出现乱象,大家也不会盲目地被资本左右,心里永远掌握着对自己生活的选择权,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去做选择。去投一个签,如果觉得不好,就可以不信;也许解签之后,就觉得把灾过了;如果求了一个好签,还能让自己更心安。
在当前社会,一切都是自我负责,大家都在鼓励成为更好的自己,但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所有人都在不断选择、不断竞争。而反方今天的态度是,要不断地“卷”、不断竞争,才能根除问题。可是当失败者要为自己负全责时,人们往往会把原因归咎于自身能力不足,这只会不断加深当代年轻人的焦虑。
当拥抱玄学成为一个让我们放过自己的过程时,它从精神层面让我们达到解脱,无需考虑现实是否发生变动,而是直达我们的心灵。当我们面对世界的巨大不确定性时,说出“我希望你平安”这句话,作用或许没有那么大,但这是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里表达的唯一确定性。
谢谢主席。
我们发现,反方恰恰是把解脱之道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他们告诉所有人,必须根除问题,才算是找到了自己的解脱之道。但这恰恰反映出当代年轻人的现状——他们有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反方的态度是不断苛责现在的年轻人,要求他们不断向内求,然而在反方的语境下,解脱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
而正方的态度是,要去拥抱玄学。玄学告诉我们,不是自己做得不够,也不是自己不够好。如今的社会已经高度理性化,当代年轻人真的会像反方所说的那样,指望一炷香就能解决问题,给自己的未来带来巨大变化吗?并非如此。大家只是想在压力巨大的环境下,给自己的心灵做一个放松和按摩,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当找不到别人开导自己,或者无法自我开导时,拥抱玄学能够缓解内心的焦虑,让人觉得事情也许就这样过去了。玄学不需要经过论证,不像找人说服自己还需要掰扯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很难说清楚,而且说服时还会产生对抗。玄学直接告诉人们“吃好签,会一帆风顺”,人们便心安了,会更勇敢地去做事情、走出去;如果是坏签,它会让人谨慎,比如去祈福,事情就算过去了,人也就可以安心前行。既然玄学能带来解脱,为何不值得去尝试呢?
清华脑科学博士王红刚讲过,玄学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我们无法接受一件事没有解释、没有答案,玄学带来的因果关系很容易形成一种逻辑闭环,即便这件事情暂时没有科学依据,人们的心中也能得到满足感,会感到坦然。
同样,恒大的中文硕士席瑞在面对四个档次的香火时,选择了99块钱最便宜的常规祈福香,仅仅是因为“心诚则灵”四个字。这表明,即使市场出现乱象,大家也不会盲目地被资本左右,心里永远掌握着对自己生活的选择权,会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去做选择。去投一个签,如果觉得不好,就可以不信;也许解签之后,就觉得把灾过了;如果求了一个好签,还能让自己更心安。
在当前社会,一切都是自我负责,大家都在鼓励成为更好的自己,但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所有人都在不断选择、不断竞争。而反方今天的态度是,要不断地“卷”、不断竞争,才能根除问题。可是当失败者要为自己负全责时,人们往往会把原因归咎于自身能力不足,这只会不断加深当代年轻人的焦虑。
当拥抱玄学成为一个让我们放过自己的过程时,它从精神层面让我们达到解脱,无需考虑现实是否发生变动,而是直达我们的心灵。当我们面对世界的巨大不确定性时,说出“我希望你平安”这句话,作用或许没有那么大,但这是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里表达的唯一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