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恋爱关系中,应该追求等价的付出·在恋爱关系中,不应该追求等价的付出》一题,辩之竹内共收录26场比赛。我们为您提供这26场比赛的论点、判断标准提取,以及总计数百条论据的提取,还有Deepseek的辩题分析。这可以帮您更好备赛。
欢迎您点击下方按钮,前往查看。
阅读量:0
好的,有请正方辩手问您方第一个问题。今天三体人植入信念之后,变成机器人了吗?
这里应该还未计时,要不你重新问一遍。
好的,那个主题准备好了。
可以发言了吗?不好意思,我的发音机律史好。首先问您方,《三体》中的士兵们打下了钢印之后,他们所做的所有行为,是可以被他们解释为人类悲观主义,还是在人类悲观主义的指引下去做行为?
当然是,因为它只是在结果上告诉你一个既定结果。就好像如果您真的看过《三体》,会知道之前做了一个实验,叫做“水有毒”。所以您会发现,它只是告诉您“水有毒”这个结论,但并没有给您行为上的逻辑,没有告诉您为什么水是有毒的,没有给您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您真的看过《三体》,就不会问第二个问题。
我接下来想问,您有没有相关举证,告诉我所有家暴的男人全部都是因为不爱对方?我的举证是,有一位民警处理了10年的家暴案件后,发现大部分家暴男人其实是因为畸形的爱。我刚才也论证了,打上思想钢印反而会更容易激发这种畸形的爱,您方有没有相应举证?
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在说明,他们是因为知道了“水有毒”,所以不敢喝水,而不是喝了水没事,却解释为水有毒,但毒不够,并非像您方所说的那样。
第二个问题是,您方要向我举出完整的原文,告诉我关于家暴的警方数据及解释,您方可不可以给我读一下原文?民警发现,家暴男自认为自己控制对方、保护对方的方式是出于爱,这是他得出的结论。
第一点,您想讲的是,在行为逻辑上是正确的,但“水有毒”的案例很明显地告诉您,不要求行为逻辑正确,只是在结果上输出一个既定结果,这是第二件事。所以您方关于家暴的举证,如果不给的话,我就要说下一件事情了。机器人可以在机械视觉的帮助下始终爱您,所以说今天把您的老公换成一个外形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您也不会发现,对不对?
第一件事情,您方依然没有反驳掉我方观点,即“水有毒”这个思想钢印只是指引行为,怎么就会让人变成机器人?
第二个问题,您方告诉我,警方研究出来家暴者标榜自己是因为爱。可是今天那些被打到要住院的女生,她们的丈夫或前夫在法庭上同样说自己是因为爱。所以我首先对您方这个警方的调查产生怀疑,难道有家暴者会告诉您“我不爱她,我只是想施暴”吗?
接着往下走,就算在家暴中出现了畸形的爱,哪一方的解决能力更强?是不是我方在坏的前提下更容易做出改变?为什么?我解释得很明白,曾经家暴者可以藏起自己的行为,因为他知道这样的行为会让对方离开。但当打上思想钢印后,双方绑定在一起,对方不可能离开了,所以他畸形的爱意会因为大脑的纠错机制被破解,无法纠错,从而一定会触发这种畸形的爱意。凭什么说这不会引发家暴?所以您方要解释这个问题。
曾经在对方伤害我时,我可以怀疑对方是否还真的爱我,但现在我连怀疑自己是否还爱对方的自由都没有了,为什么这不是对自由的侵犯?
第一,当爱被植入脑海后依然会伤害对方,您方依然缺乏论证。您方要告诉我,家暴到底是出于施暴者本心的爱,还是自我标榜?
第二,您方说家暴者婚前藏得好,正是因为我方主动选择打上钢印,并将其作为决定相伴一生的砝码,为这个决定施加了风险,所以加重了决定相伴一生的谨慎程度。在这一层谨慎下,至少我方发现藏得好的家暴者的几率比您方更大。当我看到对方踹了一脚小动物的屁股时,我就会开始担心,到底要不要跟这个人相伴一生,从而不会那么轻易做出决定。
您方认为这会更容易引发家暴,我已经讲得很明白,从家暴男的视角看,这也是对妻子的爱。您今天站在事后的、第三方的视角去批判,这不叫爱。我当然承认这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所讲的爱,但问题是,今天最可怕的是那个男人在他心里真的相信这就是爱,这是一个错误的价值观。而您方恰恰为这个错误价值观找到了一个合理化的出口,让本来可以藏得住的人现在藏不住了,他要表达自己的爱,哪怕这是一种畸形的爱,这就是今天思想钢印最可怕的地方。
同学,我还是要问那个问题,为什么我连怀疑自己是否还爱对方的自由都没有?这件事情难道不是对自由的侵犯?
第一层,您方所说的家暴,到底是自我标榜,还是真的出于爱,您方没有论证。那个把自己的老婆打得住院,出狱后还扬言要打死她的前夫,在法庭上依然说自己爱她,这到底是不是自我标榜,您方没有论证。
第二件事,就算存在畸形的爱情观、控制欲,到底是您方的解决能力更好,还是我方的解决能力更好?我方看到,您方在不打钢印的情况下,进入婚姻后依然有很多家暴的情况存在。而我方在打上“永远爱对方”的钢印后,在沟通、为对方改变方面的成本要远低于您方。您方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掌控欲、施暴欲,不去考虑对方感受,直接进行家暴。我方相比您方更容易做出改变。
您方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发了人们心里那一部分错误的价值观,因为您方正在给一个错误的价值观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当我怀疑自己这样的行为是不是错的、是不是不爱对方时,思想钢印会告诉我“不是的,你很爱他”,这只会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
第二件事,同学,如果您一直不敢回应,我就直接往下说了。您不敢否认的是,您也觉得机器人的爱不叫爱,但问题是,思想钢印正在模糊这个界限。当您的男友真的端一杯热水到您面前,你们看似其乐融融时,您该如何判断,您的男友是发自内心地真的爱您,是经过自由选择后决定跟您相伴一生的人,还是因为思想钢印起了作用?
您方的态度出现了矛盾。第一种说法是,打上钢印之后会变成机器人,有一个端水盆的标准;第二层说法是,钢印又能激发畸形的爱的观念。所以您方可以告诉我,打了钢印之后的样态是什么样的吗?
我方告诉您,我方的样态是,至少在爱的指引下,我会将对方的利益放在前面,会考虑对方的利益。所以至少在爱的前提下,畸形的恋爱观更容易被纠正,且不会像您方所说的产生机器人一样的行为,您方所说的机器人和机器的爱至少要舍弃一个。
接下来往下走,您方说我让对方一直爱我,消解了他的自由属性。可是当我对他充分了解,已经决定要与他相伴一生时,我为了那份安全感、确信感,让渡了一部分自由权利,但这也是我的自由选择,为什么在您方看来这就是交出了自由?
这里有两个战场。第一个战场,我告诉您,打上思想钢印会引发那种畸形的爱;第二个战场,我才跟您讲正常的样态。但我们发现,其实在正常样态里,思想钢印也在模糊爱的定义,因为您永远都判断不出来,您的爱人到底是因为真的爱您才选择做这样的行为,还是因为思想钢印起了作用,把他变成了机器才做这样的行为。
我方论证了,确信感是很重要的需求,而您方告诉我,我确定对方爱我的需求到底有多重要。如果我在识人上可以感受到他的爱,在心理上可以体会到确信感,为什么您方所说的那一部分需求是我一定要的呢?确信感本身应该是需要靠时间来证明,而不是靠外物来证明。如果只是靠外物来证明,那您方的思想钢印就跟今年结婚时大家认为必须要买的天价钻戒一样,没有任何用处。因为即使在结婚时买了钻戒来给予对方安全感,婚后家暴的人仍然很多。确信感的缺失是社会环境带来的,我们更应该创造自由,让我在真的发现不合适的时候有选择怀疑对方不爱我的权利,为什么我连这样的怀疑自由都没有了?
我方不是没有怀疑的机会,而是怀疑的可能性根本变为0,因为现在我方打上了互爱的钢印。您方的样态出现了问题,您方解决不了问题,而我方更有可能解决问题,我方不像您方那样毫无办法,也不是打完钢印之后就不相处了。
实际上我讲得很明白,最后再讲一遍,您方正在模糊爱的定义,因为您始终不知道对方到底是真的爱您,还是变成了机器人。
感谢双方辩手,最后进行总结陈词环节,请反方四辩做总结陈词。
谢谢主持人。我先把定义的事情给您聊清楚,什么叫思想钢印?思想钢印是使大脑不经思维就可以判断出某个信息为真,就跟黑箱一样,您输入什么,它就会输出一个固定的答案。
往下来走,您方一辩告诉我说,只要加重了做出决定的成本,做决定就会更谨慎。但您方从来没有向我论证,为什么加重了这一部分成本,做决定更谨慎,就一定不会带来伤害。我刚才前场也问过您一个问题,决定结婚的人,是不是决定相伴一生的人?您方当然也承认了。可是这一部分决定相伴一生的人,他们在婚后也没有完全规避掉所遇到的所有伤害情况。
再往下来走,您方二辩告诉我说,打上思想钢印可以加强我的信念感和安全感,还说现在大多数人都处在出轨的环境下。我很好奇,您方的理论告诉我,如果得不到这一部分需求感,就会害怕对方不爱我。可是今天打上了这部分思想钢印,即使对方没有满足我的需求感,我也会觉得得到了爱。您方的倡导到底是什么?在当下大多数人对爱情不忠贞的环境下,您方想解决的是让大家都不要出轨,要好好去爱,还是打消我去怀疑对方出轨是不是不爱我的念头,让我相信对方即使出轨也是爱我的?您方要消弭的是大家对对方是否爱我的质疑和提问,还是要消除这个世界上真正所有出轨的人和行为?这种思想是不充分的。
再往下走,我方为什么会讲畸形的爱?因为今天思想钢印只会确定我真的很爱对方,可是这件事情没有告诉我什么叫做真正的爱。如果在我的观念里面,极强的控制欲和暴力行为也是爱的话,那该怎么办?
您一直让我方给您念那个原文,我给您念好了。那个民警鲁振伟称,家庭暴力是源于爱,这也是一些心理学家可能持有的观点,但很多人会误会,爱在哪里呢?可是对于那个施暴的一方,他的不自信、自私的行为,就是他认为表达爱的方式。所以您会发现,其实如果我真的有畸形的爱,打上思想钢印,您方也没有办法规避这个事情。
往下来走,如果是正常的爱会怎么样呢?会让我丧失掉我的自由意识。我很好奇,您方既然告诉我,当我打上了思想钢印,程序会告诉我,当我问自己爱不爱对方时,会输出一个结果为爱。可这个程序真的是我的结果吗?爱情最本真的问题是源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要一步一步地确信自己是爱对方的,而不是直接被告知爱不爱对方,答案一定都是爱。就像今天买钻戒一样,如果您今天告诉我不买钻戒就是不爱我,可是我今天给您买了钻戒求婚时,您怎么判断我是真的爱您,还是只是为了迎合社会大众的审美和评判观念?如果今天您告诉我,不给您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就是不爱您,可当我今天真的给您买了一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时,您会觉得我到底是真的爱您,还是只是在迎合这个社会所有的规矩?所以请您方解释一下,希望您方认真思考。
感谢反方辩手,有请正方辩手做总结陈词。
感谢主席,再次问候各位。首先还是明确定义,今天对方已经说了,定义是打上思想钢印之后,不经思考即认为某命题为真,在题目中就是不经思考,即认为我永远爱某人为真。
那么样态到底是,不管我做什么事,都以“我永远爱某人”为借口、为理由来解释我的行为,还是在“我永远爱某人”这个命题的指导下去做行为?就像您方举的《三体》原文里的例子,我被打入了“水有毒”这个信念、这个钢印之后,是因为水有毒,所以我不去喝水,还是我喝了水之后告诉自己这是有毒的?
在定义的前提下,您方告诉我打上思想钢印后,是在打消对对方的怀疑。首先我想请问,在打和不打思想钢印的情况下,谁更容易出轨,谁更容易背叛?一定是您方,因为您方没有“永远爱对方”的思想钢印。爱一个人至少是要把他的利益往前置考虑的,在这样的爱的前提下,至少我方比您方更不容易出轨。
其次,当出轨的概率更小时,为什么我方需要用思想钢印去打破对对方的怀疑,而是思想钢印在指导我们的行为。所以在这个整个逻辑上,对方有没有解释清楚?解释部分无非在聊两点,一层是畸形的爱,比如家暴;一层是日常的点点滴滴。
在畸形的爱上,第一层,我方因为主动将打钢印与决定相伴一生绑定,是加重了相伴一生的后果,我们用这样的手段去警醒所有人,慎重地考虑选择一个人相伴一生。所以就像我之前说的,当我看到有一个人踹了小动物一脚的时候,我会考虑我到底要不要跟他相伴一生,他是不是有家暴倾向。在这一部分上,我方比您方可以规避更多的人,我不能规避所有,但至少比您方规避的更多。
进一步说,就算我选到了一个有畸形爱情观的人,到底是我方和您方谁更能解决问题?您方告诉我的无非是离婚、离开。可是今天我方看到还是有很多人离不开。那至少在这一层上,我方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因为我们互爱,所以在交流、为对方改变的事情上,成本是比您方低的,也是比您方更有可能去实现的。
您方告诉我家暴者说自己是爱,但我方也告诉您了,那个把自己的老婆打得住院,出狱后还扬言要打死她的人,一定要说自己是爱。所以到底是自我标榜还是真的出于爱的行为,我方也没有看到您方的论证。并且就算有畸形的爱,我方比您方更好解决。
再往下走,关于日常的点点滴滴。为什么只有您方有正常的相处,我方难道是打完钢印之后,两个人20年不见面,心里就知道自己爱对方吗?不是的,我们现在正常的爱恋样态是,我和对方在互相了解,走过点点滴滴之后,在心里确信彼此对自己的爱,接着怀着对爱的确信继续去生活。思想钢印无非是把这个过程提前了,我提前打上,提前确信你爱我,我爱你,然后继续享受我们的点点滴滴。为什么您方告诉我,我是机器人?并且在《三体》的原文里,人们也并没有变成机器人,所以“机器人”这个说法完全是您方的臆想。
最后一层,您方告诉我,我方给了您确信感,但没有满足您方需求。特别有意思,满足需求到底哪一方更可能实现?您方说我打上钢印之后,消解了我对对方的怀疑,消解了爱的本质。可是在最初做出打钢印的行为,是不是我自己出于爱做出的选择?今天当我愿意为了爱献身,愿意为了爱让渡一部分我的自由权利,您方却告诉我,这是蠢,这是抹灭了爱的撤退的可能性、爱的选择的可能性。恰恰是您方这种当下不敢爱带来的后果,也是这一部分不坚定的爱,让当下稀缺思想钢印这样一个工具,来保护那一部分想要付出爱、想要被爱的人。
非常感谢。
感谢对方辩手的总结陈词,下面有请……
好的,有请正方辩手问您方第一个问题。今天三体人植入信念之后,变成机器人了吗?
这里应该还未计时,要不你重新问一遍。
好的,那个主题准备好了。
可以发言了吗?不好意思,我的发音机律史好。首先问您方,《三体》中的士兵们打下了钢印之后,他们所做的所有行为,是可以被他们解释为人类悲观主义,还是在人类悲观主义的指引下去做行为?
当然是,因为它只是在结果上告诉你一个既定结果。就好像如果您真的看过《三体》,会知道之前做了一个实验,叫做“水有毒”。所以您会发现,它只是告诉您“水有毒”这个结论,但并没有给您行为上的逻辑,没有告诉您为什么水是有毒的,没有给您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您真的看过《三体》,就不会问第二个问题。
我接下来想问,您有没有相关举证,告诉我所有家暴的男人全部都是因为不爱对方?我的举证是,有一位民警处理了10年的家暴案件后,发现大部分家暴男人其实是因为畸形的爱。我刚才也论证了,打上思想钢印反而会更容易激发这种畸形的爱,您方有没有相应举证?
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在说明,他们是因为知道了“水有毒”,所以不敢喝水,而不是喝了水没事,却解释为水有毒,但毒不够,并非像您方所说的那样。
第二个问题是,您方要向我举出完整的原文,告诉我关于家暴的警方数据及解释,您方可不可以给我读一下原文?民警发现,家暴男自认为自己控制对方、保护对方的方式是出于爱,这是他得出的结论。
第一点,您想讲的是,在行为逻辑上是正确的,但“水有毒”的案例很明显地告诉您,不要求行为逻辑正确,只是在结果上输出一个既定结果,这是第二件事。所以您方关于家暴的举证,如果不给的话,我就要说下一件事情了。机器人可以在机械视觉的帮助下始终爱您,所以说今天把您的老公换成一个外形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您也不会发现,对不对?
第一件事情,您方依然没有反驳掉我方观点,即“水有毒”这个思想钢印只是指引行为,怎么就会让人变成机器人?
第二个问题,您方告诉我,警方研究出来家暴者标榜自己是因为爱。可是今天那些被打到要住院的女生,她们的丈夫或前夫在法庭上同样说自己是因为爱。所以我首先对您方这个警方的调查产生怀疑,难道有家暴者会告诉您“我不爱她,我只是想施暴”吗?
接着往下走,就算在家暴中出现了畸形的爱,哪一方的解决能力更强?是不是我方在坏的前提下更容易做出改变?为什么?我解释得很明白,曾经家暴者可以藏起自己的行为,因为他知道这样的行为会让对方离开。但当打上思想钢印后,双方绑定在一起,对方不可能离开了,所以他畸形的爱意会因为大脑的纠错机制被破解,无法纠错,从而一定会触发这种畸形的爱意。凭什么说这不会引发家暴?所以您方要解释这个问题。
曾经在对方伤害我时,我可以怀疑对方是否还真的爱我,但现在我连怀疑自己是否还爱对方的自由都没有了,为什么这不是对自由的侵犯?
第一,当爱被植入脑海后依然会伤害对方,您方依然缺乏论证。您方要告诉我,家暴到底是出于施暴者本心的爱,还是自我标榜?
第二,您方说家暴者婚前藏得好,正是因为我方主动选择打上钢印,并将其作为决定相伴一生的砝码,为这个决定施加了风险,所以加重了决定相伴一生的谨慎程度。在这一层谨慎下,至少我方发现藏得好的家暴者的几率比您方更大。当我看到对方踹了一脚小动物的屁股时,我就会开始担心,到底要不要跟这个人相伴一生,从而不会那么轻易做出决定。
您方认为这会更容易引发家暴,我已经讲得很明白,从家暴男的视角看,这也是对妻子的爱。您今天站在事后的、第三方的视角去批判,这不叫爱。我当然承认这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所讲的爱,但问题是,今天最可怕的是那个男人在他心里真的相信这就是爱,这是一个错误的价值观。而您方恰恰为这个错误价值观找到了一个合理化的出口,让本来可以藏得住的人现在藏不住了,他要表达自己的爱,哪怕这是一种畸形的爱,这就是今天思想钢印最可怕的地方。
同学,我还是要问那个问题,为什么我连怀疑自己是否还爱对方的自由都没有?这件事情难道不是对自由的侵犯?
第一层,您方所说的家暴,到底是自我标榜,还是真的出于爱,您方没有论证。那个把自己的老婆打得住院,出狱后还扬言要打死她的前夫,在法庭上依然说自己爱她,这到底是不是自我标榜,您方没有论证。
第二件事,就算存在畸形的爱情观、控制欲,到底是您方的解决能力更好,还是我方的解决能力更好?我方看到,您方在不打钢印的情况下,进入婚姻后依然有很多家暴的情况存在。而我方在打上“永远爱对方”的钢印后,在沟通、为对方改变方面的成本要远低于您方。您方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掌控欲、施暴欲,不去考虑对方感受,直接进行家暴。我方相比您方更容易做出改变。
您方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发了人们心里那一部分错误的价值观,因为您方正在给一个错误的价值观找一个合理的借口。当我怀疑自己这样的行为是不是错的、是不是不爱对方时,思想钢印会告诉我“不是的,你很爱他”,这只会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
第二件事,同学,如果您一直不敢回应,我就直接往下说了。您不敢否认的是,您也觉得机器人的爱不叫爱,但问题是,思想钢印正在模糊这个界限。当您的男友真的端一杯热水到您面前,你们看似其乐融融时,您该如何判断,您的男友是发自内心地真的爱您,是经过自由选择后决定跟您相伴一生的人,还是因为思想钢印起了作用?
您方的态度出现了矛盾。第一种说法是,打上钢印之后会变成机器人,有一个端水盆的标准;第二层说法是,钢印又能激发畸形的爱的观念。所以您方可以告诉我,打了钢印之后的样态是什么样的吗?
我方告诉您,我方的样态是,至少在爱的指引下,我会将对方的利益放在前面,会考虑对方的利益。所以至少在爱的前提下,畸形的恋爱观更容易被纠正,且不会像您方所说的产生机器人一样的行为,您方所说的机器人和机器的爱至少要舍弃一个。
接下来往下走,您方说我让对方一直爱我,消解了他的自由属性。可是当我对他充分了解,已经决定要与他相伴一生时,我为了那份安全感、确信感,让渡了一部分自由权利,但这也是我的自由选择,为什么在您方看来这就是交出了自由?
这里有两个战场。第一个战场,我告诉您,打上思想钢印会引发那种畸形的爱;第二个战场,我才跟您讲正常的样态。但我们发现,其实在正常样态里,思想钢印也在模糊爱的定义,因为您永远都判断不出来,您的爱人到底是因为真的爱您才选择做这样的行为,还是因为思想钢印起了作用,把他变成了机器才做这样的行为。
我方论证了,确信感是很重要的需求,而您方告诉我,我确定对方爱我的需求到底有多重要。如果我在识人上可以感受到他的爱,在心理上可以体会到确信感,为什么您方所说的那一部分需求是我一定要的呢?确信感本身应该是需要靠时间来证明,而不是靠外物来证明。如果只是靠外物来证明,那您方的思想钢印就跟今年结婚时大家认为必须要买的天价钻戒一样,没有任何用处。因为即使在结婚时买了钻戒来给予对方安全感,婚后家暴的人仍然很多。确信感的缺失是社会环境带来的,我们更应该创造自由,让我在真的发现不合适的时候有选择怀疑对方不爱我的权利,为什么我连这样的怀疑自由都没有了?
我方不是没有怀疑的机会,而是怀疑的可能性根本变为0,因为现在我方打上了互爱的钢印。您方的样态出现了问题,您方解决不了问题,而我方更有可能解决问题,我方不像您方那样毫无办法,也不是打完钢印之后就不相处了。
实际上我讲得很明白,最后再讲一遍,您方正在模糊爱的定义,因为您始终不知道对方到底是真的爱您,还是变成了机器人。
感谢双方辩手,最后进行总结陈词环节,请反方四辩做总结陈词。
谢谢主持人。我先把定义的事情给您聊清楚,什么叫思想钢印?思想钢印是使大脑不经思维就可以判断出某个信息为真,就跟黑箱一样,您输入什么,它就会输出一个固定的答案。
往下来走,您方一辩告诉我说,只要加重了做出决定的成本,做决定就会更谨慎。但您方从来没有向我论证,为什么加重了这一部分成本,做决定更谨慎,就一定不会带来伤害。我刚才前场也问过您一个问题,决定结婚的人,是不是决定相伴一生的人?您方当然也承认了。可是这一部分决定相伴一生的人,他们在婚后也没有完全规避掉所遇到的所有伤害情况。
再往下来走,您方二辩告诉我说,打上思想钢印可以加强我的信念感和安全感,还说现在大多数人都处在出轨的环境下。我很好奇,您方的理论告诉我,如果得不到这一部分需求感,就会害怕对方不爱我。可是今天打上了这部分思想钢印,即使对方没有满足我的需求感,我也会觉得得到了爱。您方的倡导到底是什么?在当下大多数人对爱情不忠贞的环境下,您方想解决的是让大家都不要出轨,要好好去爱,还是打消我去怀疑对方出轨是不是不爱我的念头,让我相信对方即使出轨也是爱我的?您方要消弭的是大家对对方是否爱我的质疑和提问,还是要消除这个世界上真正所有出轨的人和行为?这种思想是不充分的。
再往下走,我方为什么会讲畸形的爱?因为今天思想钢印只会确定我真的很爱对方,可是这件事情没有告诉我什么叫做真正的爱。如果在我的观念里面,极强的控制欲和暴力行为也是爱的话,那该怎么办?
您一直让我方给您念那个原文,我给您念好了。那个民警鲁振伟称,家庭暴力是源于爱,这也是一些心理学家可能持有的观点,但很多人会误会,爱在哪里呢?可是对于那个施暴的一方,他的不自信、自私的行为,就是他认为表达爱的方式。所以您会发现,其实如果我真的有畸形的爱,打上思想钢印,您方也没有办法规避这个事情。
往下来走,如果是正常的爱会怎么样呢?会让我丧失掉我的自由意识。我很好奇,您方既然告诉我,当我打上了思想钢印,程序会告诉我,当我问自己爱不爱对方时,会输出一个结果为爱。可这个程序真的是我的结果吗?爱情最本真的问题是源于我们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要一步一步地确信自己是爱对方的,而不是直接被告知爱不爱对方,答案一定都是爱。就像今天买钻戒一样,如果您今天告诉我不买钻戒就是不爱我,可是我今天给您买了钻戒求婚时,您怎么判断我是真的爱您,还是只是为了迎合社会大众的审美和评判观念?如果今天您告诉我,不给您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就是不爱您,可当我今天真的给您买了一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时,您会觉得我到底是真的爱您,还是只是在迎合这个社会所有的规矩?所以请您方解释一下,希望您方认真思考。
感谢反方辩手,有请正方辩手做总结陈词。
感谢主席,再次问候各位。首先还是明确定义,今天对方已经说了,定义是打上思想钢印之后,不经思考即认为某命题为真,在题目中就是不经思考,即认为我永远爱某人为真。
那么样态到底是,不管我做什么事,都以“我永远爱某人”为借口、为理由来解释我的行为,还是在“我永远爱某人”这个命题的指导下去做行为?就像您方举的《三体》原文里的例子,我被打入了“水有毒”这个信念、这个钢印之后,是因为水有毒,所以我不去喝水,还是我喝了水之后告诉自己这是有毒的?
在定义的前提下,您方告诉我打上思想钢印后,是在打消对对方的怀疑。首先我想请问,在打和不打思想钢印的情况下,谁更容易出轨,谁更容易背叛?一定是您方,因为您方没有“永远爱对方”的思想钢印。爱一个人至少是要把他的利益往前置考虑的,在这样的爱的前提下,至少我方比您方更不容易出轨。
其次,当出轨的概率更小时,为什么我方需要用思想钢印去打破对对方的怀疑,而是思想钢印在指导我们的行为。所以在这个整个逻辑上,对方有没有解释清楚?解释部分无非在聊两点,一层是畸形的爱,比如家暴;一层是日常的点点滴滴。
在畸形的爱上,第一层,我方因为主动将打钢印与决定相伴一生绑定,是加重了相伴一生的后果,我们用这样的手段去警醒所有人,慎重地考虑选择一个人相伴一生。所以就像我之前说的,当我看到有一个人踹了小动物一脚的时候,我会考虑我到底要不要跟他相伴一生,他是不是有家暴倾向。在这一部分上,我方比您方可以规避更多的人,我不能规避所有,但至少比您方规避的更多。
进一步说,就算我选到了一个有畸形爱情观的人,到底是我方和您方谁更能解决问题?您方告诉我的无非是离婚、离开。可是今天我方看到还是有很多人离不开。那至少在这一层上,我方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因为我们互爱,所以在交流、为对方改变的事情上,成本是比您方低的,也是比您方更有可能去实现的。
您方告诉我家暴者说自己是爱,但我方也告诉您了,那个把自己的老婆打得住院,出狱后还扬言要打死她的人,一定要说自己是爱。所以到底是自我标榜还是真的出于爱的行为,我方也没有看到您方的论证。并且就算有畸形的爱,我方比您方更好解决。
再往下走,关于日常的点点滴滴。为什么只有您方有正常的相处,我方难道是打完钢印之后,两个人20年不见面,心里就知道自己爱对方吗?不是的,我们现在正常的爱恋样态是,我和对方在互相了解,走过点点滴滴之后,在心里确信彼此对自己的爱,接着怀着对爱的确信继续去生活。思想钢印无非是把这个过程提前了,我提前打上,提前确信你爱我,我爱你,然后继续享受我们的点点滴滴。为什么您方告诉我,我是机器人?并且在《三体》的原文里,人们也并没有变成机器人,所以“机器人”这个说法完全是您方的臆想。
最后一层,您方告诉我,我方给了您确信感,但没有满足您方需求。特别有意思,满足需求到底哪一方更可能实现?您方说我打上钢印之后,消解了我对对方的怀疑,消解了爱的本质。可是在最初做出打钢印的行为,是不是我自己出于爱做出的选择?今天当我愿意为了爱献身,愿意为了爱让渡一部分我的自由权利,您方却告诉我,这是蠢,这是抹灭了爱的撤退的可能性、爱的选择的可能性。恰恰是您方这种当下不敢爱带来的后果,也是这一部分不坚定的爱,让当下稀缺思想钢印这样一个工具,来保护那一部分想要付出爱、想要被爱的人。
非常感谢。
感谢对方辩手的总结陈词,下面有请……
以下为ai总结(感谢来自 刘圣韬 学长的精彩ai prompt!基座大模型为豆包。)